【記者 劉庭瑀報導】
「無論經過多麼周詳的策劃,若沒有加上運氣,罪行是不可能得逞的。」過去提及著名的推理小說家和推理小說主角,筆者腦海中第一個浮現的都是亞瑟.柯南.道爾,還有他筆下的偵探夏洛克.福爾摩斯。另一位在推理文學界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被譽為謀殺天后、推理女王的阿嘉莎.克莉絲蒂以及其作品,反而是筆者在大學時才有所瞭解。
事實上,在讀《ABC謀殺案》這本小說前,筆者已觀賞過兩部由阿嘉莎.克莉絲蒂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的電影《東方快車謀殺案》、《尼羅河謀殺案》。與電影不同的是,小說不能呈現實體的畫面和音效,也無法觀察演員的表情動作,仔細閱讀便成了讀者和作者交流的方式。
《ABC謀殺案》是阿嘉莎.克莉絲蒂推理全集中「神探白羅系列」的其中一本小說。故事描述偵探赫丘勒.白羅在1939年的倫敦,以ABC鐵路指南為線索破解一樁連環殺人案,並與兇手展開激烈追捕的過程。
在這起案件中,兇手會提前寄出信件給英國警探及偵探白羅,宣告自己即將犯案。目前為止被謀殺者共四人,分別是住在安多弗(Adover)的阿雪爾(Ascher)老婦人、和父母同住在貝斯希爾(Bexhill)的年輕女孩伊麗莎白.巴納德(Barnard)、在徹斯頓(Churston)擁有別墅的卡邁科.克拉克(Clarke)爵士,以及在唐克斯特(Doncaster)劇院看電影的理髮師厄斯菲爾德(Earsfield)。觀察被害人及所在地點的名字開頭,會發現案件是按照英文字母順序發生,而被害人及地點的選擇亦是如此—除了最後一名理髮師。
在這起謀殺案中,查案或者推理的人,很容易被兇手誤導。例如筆者一開始也以為患有癲癇且神志不清的卡斯特是兇手,因為他出現在三個犯罪現場的時間十分湊巧,房中也有關鍵線索長筒襪。但其實這只是兇手的障眼法。當時所有線索和犯罪時間都被警探考慮到了,唯有兇手寄信的動機、為何會特意寄信給白羅,都被他們忽略,只有白羅對此抱有疑惑,他認為「犯罪總是得有個動機」。最終破案的關鍵出現在克拉克爵士的秘書—他想起自己曾被嫌疑人卡斯特推銷長筒襪,以及白羅剖析出兇手的犯罪動機,才抓到了兇手。
阿嘉莎.克莉絲蒂以平凡的文字描述破案的過程,讓看似不起眼的劇情成為讀者會忽略的細節,層層鋪陳,最後串聯所有線索破解案件。這就是阿嘉莎.克莉絲蒂筆下推理小說的魅力,不只有通俗的撰寫方式讓讀者易於理解,也在角色構築上表達出人性所隱藏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