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林郁綺報導】
《沉淪》中充滿清醒的病態心理解剖意識,另具深刻意義,反映中國現代性的複雜心理。《沉淪》的時代背景在清朝末年,那是中國統治階級最沉淪的時代,中國人被外國冠以「東亞病夫」的稱號,中華民族的自信經由一次次的打壓,再也不見泱泱大國的姿態。當時中國青年選擇東渡求學,前去日本求學的青年面對在異國所遭受的種種屈辱,只得默默地將自己封閉起來。面對日本長期的精神打壓,使得很多留學青年開始變得憂鬱,嚴重到性格發展扭曲的地步,最後一步步沉淪下去。
主角因求不到愛情,又遭同儕排擠,覺得自己沒必要生存在這多苦的世界上而跳海自殺,嘆道:「祖國呀祖國!我的死是你害我的!」換言之,郁達夫將愛情的挫敗與生存的挫敗合而為一,然後承接對祖國歇斯底里的責難,唯有祖國強盛,再經由個性解放,主角所幻夢的理想愛情才得以實現。
青年性苦悶的背後是對中國傳統禮教的挑戰,當時「兩性解放」的新思潮與中國傳統禮教產生衝突,使得青年深深陷入性苦悶之中。因為他們一方面接受「人性自然」的思維,而另一方面內心根深蒂固著傳統禮教對他們的約束。一個飽受內心掙扎的青年,一面渴求性與愛,一面傳統教育又主導著自己的思想,最終禁不起這種折磨而選擇自殺。
中國留學生的悲劇與其性壓抑導致的病態行為,帶有現代人的苦悶、理想與現實之間的矛盾、愛情的落空,導致主角的憂鬱、痛苦。小說以留日學生對愛情之渴求為主線,憂國之悲憤為輔線,相互交織而成,將「性壓抑」的苦悶跟民族主義結合,其「性」的苦悶又與主角身為弱國人民之自卑心理息息相關,使處於半殖民、半封建屈辱地位的中國知識青年內心引起強烈共鳴。
民初「五四」時期是「人的意識」覺醒的時代,《沉淪》中大膽直率的性慾描寫表現出個性解放的精神,震撼當時接受「五四」新文化運動洗禮的青年學生們。對性的渴求背後具有呼籲民族解放的意義,小說主角認為是因為國家不夠富強,導致自己身處異國,遭受輕視,故而使得自己一步步走向病態的沉淪。其寫作目的在於以此來喚醒沉睡的國人,以自己的感受表現出在舊社會的壓迫下,青年一代的精神苦悶。從而喚醒青年一代的覺醒,向國人發出了「救國」、「民族解放」的呼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