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ly and August are the prime months for graduates seeking employment. Over a hundred thousand graduates are leaving campuses this year to enter the job market. With an increase in the supply of labor, the number of unemployed individuals and the unemployment rate have shown a seasonal rise due to the higher competition for fewer job openings. How can one find their ideal job and achieve job satisfaction? Yuan Ze University’s Office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recently hosted a lecture on classical culture, inviting Ms. Peng Xin-Yi, the “Happiness Principal” of the Ferry Life School, to share her over ten years of experience in career counseling.
【本報訊】
每年7、8月是畢業生尋職的季節,今年又有十多萬畢業生離開校園,進入職場找工作,由於人力供給增加,在僧多粥少的情況下,失業人數、失業率都呈現季節性上升。如何才能找到心目中理想的工作?達到工作滿意?元智大學終身教育部辦理經典文化講座,本次邀請「擺渡人生學校幸福長」彭心怡老師分享從事生涯諮商十多年的輔導經驗。彭心怡表示,回顧2008年發生美國的金融風暴,台灣也在2009年感受到衝擊,當時各地的就業服務中心,湧入了許多失業或被裁員的民眾,前往尋求協助。加上2020年COVIN-19襲捲全球,美中貿易戰又日益升溫,更造成全球性產業結構的重大改變,遠距上班的工作型態逐漸普及。就業市場的改變,導致生涯諮商也開始有所轉變。隨著時間的推移,目前正面臨VUCA的時代,大家如何能在多變的、不確定與複雜且模糊的環境中,發揮自己所長,接受考驗,適應變動,確實是大家要去學習的課題!
彭心怡指出,傳統的生涯諮商輔導,較多的案例是不知道自己未來的方向,或是面對升學或工作,不知如何選擇。此時心理諮商師或生涯助人者,往往會運用生涯探索與諮商的探問,跟個案討論未來的職業,或想要達成的目標。最終會設定一個行動方案,作為諮商探索的結果。
未來時間觀的生涯發展模式,可以先跟個案確認,是否具未來性,方能有效進行生涯探索。生涯諮商不僅僅是一種階段或線性的觀點,更要整合與直觀。提到生涯發展,不只對「職業或工作」諮商,更包含生命脈絡與環境互動下的「生命」管理。
生涯敘事觀強調,許多問題是由文化環境所創造出來的,因此看問題,不是看這個「人」出了什麼問題,而要去看這個人背後的文化脈絡。強調人是自己生命的專家,人可成為自己生命故事的主要作者,助人者是帶著好奇、欣賞的態度,與個案合作一起看在脈絡中的自己。輔大心理系教授王思峯提出「全觀當下」的概念,提供生涯助人者參考。
彭心怡說,我們常聽到「當下」,正是華人與東方社會中很重要的一種時間概念,大眾心理書籍《你何時要吃棉花糖?時間心理學與七型人格》中提到,當心智聚焦於當下,不受過去與未來濾鏡影響,放下追悔過去與欲求未來的綑綁,放開心靈,此時的心智狀態就會擴張,取代過去與未來的時間知覺,形成全觀當下,契合感通的「共時性」。這種契合感通,顯現出內在心理世界與外在現實世界,巧妙地同步性或平行性。
彭心怡分享,在從事諮商輔導時,經常告訴個案如何達到工作滿意?如何在現實生活中獲得快樂?鼓勵個案從目前的處境,找到讓自己滿意與快樂的根源,最後心怡老師強調,更重要的反倒是要回到個人生命的本質,自我修煉,達到「心靜身安」,唯有回到人自身的修煉與品德,才能在多變又不確定的時代,活出更好的自己!
元智大學終身教育部與漢儒文教基金會、華儒青年關懷基金會多年來共同推動「經典文化講座」,已廣獲社區民眾的支持與肯定。近年來,更擴大講座內涵,主題貼近民眾的日常生活,目的在於活用經典,經典也絕對是中華文化精神上的源頭活水。為了傳承文化,啟迪人心,元智大學終身教育部邀請各界學有專精的大師,辦理系列經典文化講座,藉由經典的啟發,將帶給您心靈最真純的悸動。一年六場次,每單月份1日可至YouTube元智大學終身教育頻道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