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莊國民投稿】
你想過自己存在的意義嗎?這本由捷克作家卡夫卡(Franz Kafka)創作的《變形記》(Die Verwandlung),講述人在生活盡多的離奇與荒誕,同時也真實無比的生活寫真。
格勒果(Gregor)是家庭的長子,亦是家中的經濟支柱。他每日早出晚歸,勤奮老實地為公司工作,五年如一日。一天的早晨起床意外變成蟲,無法上班養活家人;因一次無法準時上班,招來經理親自到府的質問而革職。失去工作能力的格勒果,成為家人的負擔和累贅,隨後表露的不是憐憫或同情,而是盡量躲避他,眼不看為淨。原本蠻照顧他的妹妹,最後出來攪亂她拉小提琴,導致三位房客要臨時解除房租,向雙親說出:「牠一定要離開!」等無情話語。格勒果並最終活活餓死,家人為此而「感謝神」。
這故事是否使你聯想起?人若失去某種利用價值後,就會遭人冷落或遺棄的事件。然而人的價值真是如此而定論?是否有想過價值是存在於內心的本質?或別人衡量而定的?當格勒果成「蟲」後,常隱藏沙發下的暗處、能選擇適合吃的食物、在室內爬行的新消遣、或繼續欣賞妹妹拉得小提琴曲。或許出於形體的變化,他成了家人中毫無價值的「蟲」,但他心衷存在的本質是不會變的;若他的自我價值不是建立於如何幫父親還清債務、如何送妹妹到音樂學院、如何支撐家人的觀念上,他便是有「蟲」的存在價值。正如法國哲學家沙特(Jean-Paul Sartre)的存在主義觀點而言:「存在先於本質」。
存在的本質不會隨著形式上的變化而有改變。決定「自己」有沒有價值,關鍵在於「自己」。我們在生活常會因為別人的目光,而有所顧忌,覺得自己處處不如人,有時真的不需用他人的眼光來定義自己的價值。卡夫卡彷彿用一隻沒有「蟲」的本質的「蟲」故事,使我們思考自己存在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