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施賀清報導】
或許我們沒有感覺,記憶其實是片段的,世界地圖是分割的,語言是有隔閡的,聲音是間歇的,人與人的關係是碎裂的,時間與空間不斷阻撓我們連結,所以感情在萬物中才如此可貴,看著緬甸華僑團的青少年們,腦中浮現高中時代的自己,輪廓逐漸清晰,我也曾像他們一樣,對世界好奇、對未來迷茫、為小事煩惱、為過去感傷,然而我們卻來自完全不同的國度。
八月上旬,從仰光出發的班機抵達台灣,他們是一群住在緬甸的華僑,在緬甸屬於少數民族之一,有些只有一半的華人血統,有些英文說得比中文好,八十人的大團體中每個人生長背景都不盡相同,而我和另外七位自願參加的隊輔夥伴主要任務,是從接機到送機這段時間的每分每秒,盡全力讓他們融入一切。
(隊輔導覽緬甸華僑青年參訪元智大學/圖片由終身教育部提供)
慚愧的是,帶團前我對緬甸的了解僅止於維基百科,多了不少未知的緊張感,他們部份帶著刺青、打扮早熟、普遍不怕生,相較於我對國高中生年紀的印象有很大的衝突,考驗著我是不是能放下成見更深入挖掘其中的人生故事,有人的家鄉就位在戰亂區附近,武裝衝突不斷且治安不佳,被迫提早步入社會;有人出生優渥的市中心,對於高聳的建築不感興趣,但不時驚嘆台灣的人文素養,對於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事小心翼翼地用鏡頭珍藏起來。
(緬甸華僑青年與隊輔校外參訪/圖片由記者施賀清提供)
經過校園參訪、景點同遊,幾天下來的相處,蒐集了一則則引人入勝的人生故事,一夕間角色換成我想嘗試著融入他們,更有一股來自緬甸的熱情讓我放下學長的包袱,去體會他們用自己的方式了解我的家鄉,因為年齡相仿,我們彼此訴說校園以外的情愫,每次的交流都像一片拼圖,漸漸拼湊出緬甸神秘的全貌。
(隊輔與緬甸華僑青年同遊台灣知名景點士林夜市/圖片由學員提供)
「緬甸是一個單純且熱情的國家。」他們容易笑,更容易哭,最後的離別晚會我看見了世界上最純真的感謝,也是我大學生涯中最心碎的時刻,因為我們,緬甸與台灣的距離更近了,單純的孩子們不知道他們默默地改變了一位外國人,即使再也沒機會見面,八十位緬甸華僑孩子就像灑滿天空的星星一樣,在我回憶的夜空中不斷閃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