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陳示詠報導】
(孫維新館長與台下聽眾互動/照片由林明寬拍攝)
多元文化講座倒數第二場演講於5/25開講,這次主講者是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的館長孫維新先生,帶大家認識「日月星辰的故事-天文工作者的理想與堅持」。。
首先,孫維新緊扣著今天演講的主題在「爛泥溝渠中仰望星空」,他表示,那是他在青藏高原建立天文台的心情寫照,因為青藏高原的夜晚,是沒有光害的滿天星斗,猶如天堂一般,但他腳底下踩的卻是如同地獄的爛泥,這讓他想到王爾德語錄中的「我們都身陷泥溝渠中,但還是有些人會抬頭仰望星空」。
孫維新表示,現在地球即將進入太空時代,同學們應該從現在開始幫自己的孩子存錢,因為近年來NASA的研究員們在發射火箭到太空站時,會將第一截的火箭回收到海上的平台,這樣的舉動把經費降低到原來成本的十分之一,因此未來我們下一代的大學畢業旅行,說不定就會開始從地球換到月球或是火星去旅行。
(孫維新以幽默的口條,逗得台下聽眾哈哈大笑/照片由林明寬拍攝)
從多年研究外太空的角度來看月球與地球的關係,就會發現他們是雙行星,因為月球比一般行星的衛星還大上許多倍,而且在過去的十億年中,地球把月球越推越遠,而地球也越轉越慢。孫館長說,如果要他形容太陽,他會說太陽是很暴力的一顆恆星,因為太陽無時無刻都在爆發,只是爆發的程度有所不同,孫維新也提到在2012年時的世界末日謠言,當時他也因應這樣的傳言特別舉辦了一個破除迷信的特展,利用特展向民眾解釋太陽的運行原理,還有解釋所謂的太陽黑子運動。
孫維新認為,台灣在教育宇宙觀這一塊做的有點失敗,因為認識宇宙就是最直接瞭解科學的一個方式,可以幫助同學們在裡面找到自己的興趣,也可以從小培養正確的宇宙觀,當又有世界末日的謠言時,可以自己正確的判斷,不會受到外在媒體的影響,造成不必要的恐慌。孫維新解釋恆星的主要元素是氫,而人類也是,因此流傳了一句很浪漫的話來形容恆星與人之間的關係,這句話是這麼說的「構成人體的重要元素都來自恆星的核心,因此,每一個人的過去,都曾經是某一顆恆星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