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ZU Newsletter

來去自在 笑談生死 中華生死學會理事長劉易齋教授主講

【記者 陳希報導】

漢儒文教基金會、華儒青年關懷基金會與元智大學合作,7月25日邀請中華生死學會理事長劉易齋教授分享「來去自在,笑談生死」講題,劉教授結合東西方對於生死觀的思想,探討其中的差異和思想中所要帶給人的意義。哲學家海德格曾說過「人是向死的存在」,當生命誕生的同時也代表著我們正走向死亡,需要面對因緣果報,而早年生死議題是一項禁忌,到了最近十多年才慢慢成為顯學,為人們所思考與關注的議題,轉換了早年傳統的思維,坦然的面對生死。

(中華生死學會理事長劉易齋教授擔任講師/圖片由終身教育部提供)

演講前,劉教授先問了大家幾個問題──人生有幾天?如何活出生命的意義與價值?人生中能夠運用的只有今天,也就是當下,其實人生只有一天,如果我們有了覺性,領悟到生命的稍縱即逝,就會努力的探索並活出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劉教授以世足的例子說明,今年克羅埃西亞拿下亞軍創下佳績,在塞爾維亞悲劇戰爭中浴火重生,他們拚搏、對於生命的熱愛,引起眾人的注目,克羅埃西亞的女總統也放下身段擁抱孩子,與孩子一同成長,這種心靈的震撼是比拿下冠軍還要偉大的事,生命的意義就在於這趟旅程中我們做了什麼事。

生死輪轉的譬喻就像是畢業,與每天朝夕相處的同學分離,各自走向新的道路;像火車駛過一站又一站的月台,象徵著等待、來去與想念的人招手離別;也像擺渡,從此岸到彼岸的觀點早在西方聖教,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的思想中出現,但君士坦丁掌權後將輪迴、果報的思想抽離。劉易齋教授告訴我們從生命的輪轉中,他體會了一個道理「相遇是離別的開始,再見是重逢的盡頭」。

劉教授〈生命上游的哲學〉這篇文章裡談到生命分為上、中、下游三個階段,從東方的觀點來看,生命的上游為基因的遺傳、前世的造業及輪迴;到了中游會受到環境的薰染,有警覺性的了解自己的行為與思維,而生命的下游則是從細胞的代謝就開始了。

不可迴避的生死課題,從靈魂、輪迴、瀕死、靈性、業報、因果到最後的彼岸分為七個階段,劉教授仔細地為大家解說每個階段的意義,其中「瀕死」就像經歷過死亡又回來一般,瀕死又分為大死和小死,我們每天晚上睡覺再醒來的過程也是瀕死的小死階段;「靈性」不只有人類才擁有,動植物也有靈性;「因果」在西方稱為審判,但丁的神曲將審判描繪的最清楚,人世間的因果是跑不掉的,那麼成為神的存在也會有因果嗎?即使成佛後投胎為人,仍然躲不過因果,劉易齋教授以佛學的故事來說明,佛陀十大弟子之一的目連,有一天想要將五百位優秀的基因納入般裡,但過了三天之後發現裡面變成一攤血水。

因此神通是比不上業力的,不論是人和經過多年修行成佛投胎為人之後,都不能違背因果。「彼岸」在西方稱為永生,在佛學上則是涅槃,涅槃經和般若經上皆有提到「人都是未來佛」所以每個人都是有佛性的。在我們人生中,經常會感到來不及,在到達彼岸這項生死課題之前,我們應該不要太計較塵世間的種種,認真的看待自己的生死,提升內在靈性,並活出屬於自己的生命價值。

有許多生命的課題是我們需要學習理解的,例如:生命倫理與生死教育、生命是多維的,需打開全方位的宇宙觀與生命觀才能了解真相,不是只有在地球上的人是存在的,2500年前佛陀說過銀河之外有三千大千世界。

(台下聽眾專注聆聽劉教授探討生與死/圖片由終身教育部提供)

最後,劉易齋教授用影片和善終的生死美學讓台下的聽眾思考生死的不同意義,例如:紅樓夢的黛玉葬花「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描寫林黛玉看盡了人世間的富貴蒼茫,用葬花來安慰自己悲傷的心。

林覺民的與妻訣別書,描述的是一種壯烈之美,為國家民主犧牲的行為。文天祥的正氣歌「哲人日已遠,典刑在夙昔。風檐展書讀,古道照顏色」,用宇宙人生的整理歸納,表達生命的結束已了無遺憾。瓊瑤寫給兒子兒媳的公開信上表達自己對於死亡的想法,要「笑看死亡,自我做主」,他希望將來年老不要在身上插任何維持生命的管子,因為那樣是被囚禁在痛苦之中,折磨著自己的軀殼,可是已經不能言語,無法表達自己的意願,她告訴子女:「你們不論多麼不捨,不論面對什麼壓力,都不能勉強留住我的軀殼,讓我變成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臥床老人,那樣你們才是大不孝。不要被生死迷思困惑住,幫助我沒有痛苦的死去,比千方百計讓我痛苦的活著,意義更重大」,瓊瑤說生是偶然,而死是早已注定的,為何要為誕生歡喜,卻為死哀傷?「生時願如火花,燃燒到生命的最後一刻,死時願如雪花,飄然落地,化為塵土」這一比喻幫助人們表示自己心靈的嚮往,使生命過得有「尊嚴」,活著時努力將人生過得有精采燦爛,生命走到結尾時像雪花一般,平靜的、輕輕的飄落,不再承受任何痛苦的離去。

劉教授將生活時事、佛學思想、東西方不同的觀點和中國文學裡的生死美學連結在一起,以幽默、生動的演說方式,不疾不徐,娓娓道來關於生死的講題,台下時而響起歡笑聲,時而看見專注聆聽的眼神,教授在結語時讓大家思考一個問題「我們這輩子為什麼來到世界上?」每個人面對生死都有自己的看法,如何認真看待生命,有尊嚴的自我做主,是我們需要靜下心來思考,才會有所領悟到的人生課題。(劉教授與王立文教授/圖片由終身教育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