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ZU Newsletter

追尋自我的勇氣 《天地一沙鷗》讀後感

【記者 黃冠鈞投稿】

「渴望飛翔?不!我們存在的目的就是為了吃!為了吃而死,為了吃而活,不准去想其他無關緊要,只需專注在眼前的「吃」就好。」

將飛翔當作人生目標的海鷗強納森,在鷗群中特立獨行,成為最受注目,同時也最令人咋舌的存在。他違反海鷗的戒律,思考吃以外的事情,海鷗強納森不被同胞接納,更被家人排斥,在每每無盡的黑夜中,強納森忍著心中的痛,試圖證明自己,試圖向歐群證明。

故事,就在強納森反抗傳統戒律的背景之下展開。

(《天地一沙鷗》讀本/圖片取自維基百科)

美國作家李查.巴哈所著的寓言性小說《天地一沙鷗》,圍繞在反抗傳統、自我實現之正向意義,並鼓勵讀者勇敢追逐夢想,為未來的道路留下自身的足跡。值得一提的,作者在一三年後重新撰寫此書結局,原本的三部曲增加到四部曲,主旨在於警示人們切勿濫用宗教名義,抑或扭曲宗教誡律。

這次筆者主要分享的為初版版本,只有前三部的內容。

渴望飛的海鷗強納森頂撞戒律,堅持己見,不畏他人流言蜚語,過程中也曾自我懷疑,試圖成為「正常」的海鷗,短時間內迷失自我,但飛翔的渴望戰勝了心中的焦慮,海鷗強納森領悟飛行為自己一生所奉獻之事務。

頂撞某個戒律、信條、思想的強納森,被貼上一張純粹的標籤──「異端」,最後遭到「放逐」。遭放逐的人只剩下兩種選擇,屈就於不認同的思想,抑或是堅持己見。

強納森,選擇了後者。

故事中的強納森跌跌撞撞,從一開始的憤怒與不解,在領悟真理後轉換思維,認為排斥他的人只是不了解自己罷了,只要持續教導、感化對方,總有一天必定會為他人做出改變。強納森,只看對方善良的部分,並無條件接納不接納自己的人。

強納森的飛行,正是反映自身的自由。

筆者看著強納森的成長,心中有股莫名的力量正在茁壯,其名為自由的渴望,即使強納森最後被塑造為鷗神,但他始終強調,自己只是隻平凡的海鷗,沒有非凡的力量,全都是靠後天努力換來的。

心中擁有自由思想的人,每個人都是鷗神,鷗神同時也是每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