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ZU Newsletter

往夢想奔馳前進 足球少年的夏天

【記者 李金發報導】


(楊力州導演和張榮吉導演共同執導的《奇蹟的夏天》紀錄片/照片由李金發攝影)

元智大學通識教學部於1062學期和桃園光影電影館合作,每週四晚上在元智大學六館三樓(R60312)的教室安排一場「鏡在咫尺 – 紀錄片」放映座談會,5月17日之第六場播放了楊力州、張榮吉共同執導的《奇蹟的夏天》,片長102分鐘。


(《奇蹟的夏天》紀錄片的導演之一——楊力州導演/照片由李金發攝影)

《奇蹟的夏天》於2006年上映,同年榮獲了第43屆台灣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這是一部講述位於花蓮美崙國中,一群皮膚黝黑的陽光少年以足球為樂、以足球為夢想和目標,揮轟汗水,奮力前進的青春成長紀錄片。關於拍這部紀錄片的契機,楊力州導演為此說明,在世界足球熱潮席捲之際,他應接NIKE的邀請,以花蓮美崙國中足球隊為拍廣告的對象,完成工作後,美崙國中的足球少年在他心中留下餘韻,引致他想把他們的故事拍成紀錄片的衝動,在原公司的拒絕下,與張榮吉導演和山水國際娛樂股份有限公司的團隊合作,完成了《奇蹟的夏天》。

紀錄片以倒敘的方式切入,再以順序的演進展開敘事,即從比賽時、比賽後的生活片段和訪問內容切入全中運(全名: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前的密集訓練和球場上所見不到的互動和情感羈絆。訪問內容除有足球少年們以外,一直有把他們的努力看在眼裡的美崙國中全校師生,一致稱讚他們是校園最「帥」的大男孩,甚說學校最美麗的風景是足球場,說午後的陽光普照於草地上,綠草反射的光芒是足球少年追夢的燦爛。

美崙國中起初並沒有足球隊,組織起足球隊的契機是由一群比起讀書,更愛翹課踢足球的少年開始,知情後的主任就把他們組成一個隊伍,而後找來教練嚴密指導、訓練他們。為了培養出絕佳的球技和默契,紀錄片中的足球少年自從上了國中的第一天,就一起生活於約六坪大的球員宿舍裡,不論吃飯、上夜課、洗澡等都結伴成群進行,促成他們的情感愈發深厚如情同手足般的兄弟,不僅踢球時越踢越快樂,也一同為勝利慶祝,受傷時則相互扶持對方。


(楊力州導演正為觀眾說明當初拍紀錄片的契機與其拍攝前後的情況/照片由李金發攝影)

足球少年所受到的傷害皆在球場上發生,傷害其中分成了物理和心理上的。物理傷害輕則擦傷,嚴重則腿腳骨折、釘鞋刺入皮肉,甚或頭部滲出血液且腦震盪等都是難以防範的意外。心理上的傷害伴隨著場上的情況而變化,易致影響他們比賽的士氣,這時教練便是安撫他們的存在。

教練對於足球少年來說,他的形象是兩極層面的。教練在場上就形如魔鬼,成為他們的仇人,以洪亮的喊話指揮他們、當場批評他們對待比賽的態度,以及踢球的失誤。不過,從紀錄片的畫面來看,不難發現場下的教練不比場上的人輕鬆,他追踪場上情況的同時伴隨緊張與擔心。至於他們親密的程度,可謂深厚如父子的關係,除了以要求他們不要使自己受傷為前提指導他們踢球,亦與他們一起生活,並且不忘教導他們做人處事的道理,甚至教練結婚時,足球少年不只是出席的嘉賓,也是籌備婚禮的好幫手。

楊導演為此作補充,說明這批美崙國中的足球少年多數是單親家庭,隊員的比例,原住民佔了大部分,華裔則少數。其實在台灣喜愛足球的人數更是少之又少,楊導演曾到看球賽的地方,他發現現場佔多數的是外國人,因此足球在台灣可謂是不被看重的,所以足球少年到香港參加聯誼賽時,便能明白他們為何羨慕該地壯觀的場地與其健全的器材。而在這艱難的環境中,足球少年必須靠著參賽的實績更接近他們的夢想。


(第六場「鏡在咫尺 – 紀錄片」放映座談會圓滿的結束/照片由李金發攝影)

此外,《奇蹟的夏天》和以貼近現實的拍攝手法的紀錄片不同,《奇蹟的夏天》採用電影的表現手法,以畫面的穿插和交錯形式烘托起足球少年比賽時的艱辛,再搭上具有緊張感的音效,進一步營造紀錄片的高潮,以及加強了紀錄片整體的戲劇性,而《奇蹟的夏天》的最高潮在於足球少年進入全中運之足球總決賽後最關鍵的一球。當下的畫面流動於穿插和交錯比賽的當下和足球少年過去不間斷的嚴密訓練,並且加上心臟怦然作響的音效,促使觀眾和場上的足球少年產生共鳴,但在成績將要揭曉之際,導演選擇以「blackout」(黑幕)的手法調和觀眾的情緒,亦隱喻了足球少年獲得亞軍的心情。

最後,畫面則轉至尾聲,以新血的引入和老將的隱退,並升上高中後繼續追逐夢想的畫面作為紀錄片的結束,這也透露培養一位運動員的艱難,更何況是要培養出一隊有默契的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