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吳匡泰報導】
(元智大學邀請蘇憲法教授講述威尼斯)
(元智大學邀請蘇憲法教授講述威尼斯)
元智大學教學卓越中心於10月26日,邀請到前師大美術系所長、台灣國際水彩畫協會榮譽理事長蘇憲法教授,於七館通訊大樓演藝廳,以《威尼斯藝術行腳》為演講主題,透過歷史、建築、攝影、藝術的視角,來涉入這一座「泡在水上的浪漫之城」,義大利水都威尼斯(Venice)。
蘇教授以威尼斯的中心廣場──聖馬可廣場(Piazza San Marco)為地圖中心,輔以一張張充滿詩意的攝影,介紹威尼斯的輝煌史與建築之美。千年之前,威尼斯隸屬於東羅馬帝國,最早的守護神是聖迪奧多爾(San Theodore);當威尼斯成立共和國,擁有海上帝國鋒芒之後,元老院遂將聖馬可尊為城市的守護神,而聖馬可的坐騎帶翼獅子,也成為威尼斯的象徵標誌。據載,聖馬可在西元前69年殉難,直到西元828年,兩名威尼斯商人將聖馬可遺骸,自埃及悄悄運回威尼斯,並為聖馬可興築一幢教堂。如今,威尼斯著名兩大白柱,正矗立那姿態昂揚的聖馬可獅子,與守護神聖迪奧多爾。此外,威尼斯鐘樓、總督宮(Palazzo Ducale),以及倒著歷史陰影的嘆息橋,都是旅人們行經必訪之勝地。
蘇教授表示,威尼斯之美源於建築之功,由小船貢多拉(Gondola)、橋拱與水面共構而成的威尼斯之美。因此,威尼斯經常是眾多文學家、藝術家、攝影家的夢幻之景,無論從什麼角度、時間與位置,皆能輕易捕捉到威尼斯的韻味,特別在黃昏之際;蘇教授認為,此時的光影之變幻與層次,最能折射出威尼斯的水都風情:「應該是不怎麼燦爛的黃昏,天空還有一抹蒼白,才是十足威尼斯的情調。而那個金碧輝煌的十五世紀,如今只剩運河兩旁斑剥的建築外牆,卻是越斑剝,越發有味道,彷彿伸手輕觸就撫摸了數個世紀的華麗變滄桑。」
威尼斯從歷史的浪尖浮出,而威尼斯畫派藝術,遂從中華麗誕生。蘇教授身為台灣藝術家,鍾情於威尼斯畫派,能夠細數出其派諸多名畫。緊隨文藝復興的時代風潮,威尼斯畫派在義大利萌芽,漸漸壯大,成為歐洲藝術史上的奇葩,代表畫家為提香(Tizian)、委洛內塞(Veronese)、丁托列多(Tintoretto)。
到了18世紀,洛可可藝術盛極一時,卡納列托(Canaletto)所描繪的威尼斯風光,最為著名。延續著文藝復興的歷史風華,威尼斯在1895年舉辦了雙年展(La Biennale di Venezia),再次踏入世界藝術的堂奧,成為擁有百年歷史的藝術展,更為近現代的威尼斯,打下豐沃優良的藝術底蘊,乃至是吸引了源源不絕的觀光人潮。我們透過蘇教授的畫家視野與藝術行腳,威尼斯的水光、浮金與貢多拉,便悠然倒影在短暫的午後,像撐篙划過一座光影粼粼的水都之夢。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on "水光、浮金與貢多拉──威尼斯藝術行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