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智中智社社長謝林霖投稿】
(中智講堂邀請見上見下悟法師進行演講/照片由中智社提供)
(馮明德主任致贈感謝狀予法師/照片由中智社提供)
元智大學中智社創設至今已滿八年,從104學年開始每年舉辦『中智講堂』,舉辦的目的是希望邀請對人生、事業、修行與人際關係等,有充分經驗及成就的人士,分享成功經驗。中智講堂(一)就曾邀請遠傳電信總經理李斌女士蒞校,暢談邁入職場的成功學引發熱烈回響。12月21日晚上六點半在有庠廳舉辦中智講堂(二)邀請中台禪寺男眾佛教學院院長上見下悟法師,主講如何在夢想、目標與實踐中,完成夢想,出入自在,啟發同學的覺性。
在一百多年前,哲人梭羅放下工作,來到家鄉康科特湖畔搭建了一座小木屋,遠離塵囂,靠自己的雙手過活。他寫道:幸福生活的原則只有一個,簡單,簡單,還是簡單。原來,生活著,享受著,愛著,便是最大的幸福。我們應該感恩我們所擁有的一切。但我們卻為了追求更多,更快,更大,而疲於奔命,忘了珍惜當下。如果我們放下那些過多的塵世慾望,也許三兩步便能到達天堂,得到幸福。但卻仍有許多人,因為心事過重而走不動。
我們大多數人,都注定成為現代生活中的匆匆過客。忙著學習,忙著工作,忙著愛恨,忙著娛樂,忙著長大,忙著變老,打從出生開始,生命就以加速度在運行。我們生活在一個物質空前豐盛的時代,卻感歎生活更沒有滋味了的人,處處都是吧?這倒也並非空穴來風,無病呻吟。如今,少了清風明月,多了霓虹璀璨。少了寒鴉夜啼,稻田蛙鳴;多了手機電腦,汽笛車聲。世界變得如此眼花繚亂,我們對外在世界的關注過多,當然很大程度上就意味著對內在世界的關注減少。絕大多數人追求的,是別人告訴他要的,還是真正自己想要的?是外在利益所驅使下的,還是契合自身內在價值的?
無庸置疑,人活著是追求幸福,追求實現自我價值的。「永言配命,自求多福」,《詩三百》告訴我們的道理亙古未變。如果我們只是抱怨現在生活的時代比前人更不幸,那就難免有厚古薄今之嫌,或許大多數古人也都會羡慕我們所處時代物質的昌盛,至少再也不必黑燈瞎火,飛鴿傳信。只是多關注一些我們內心世界的建構,多思考一下內在自我價值的提升,在這個時代尤為重要,也會讓我們的生命更加豐盈。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世界已經發展得如此齊備,萬物欣欣,或許就是內心該常常返回「一」的時候了。守住「一」,方能不失本心,方能不為萬物所惑。所以,把生活簡單化是一門大藝術、大學問、大智慧。每個人要得到幸福,其實需要的並不是那麼多,關鍵是要找到對的方向、對的事物、對的價值,就像一百多年前來到瓦爾登湖畔的梭羅一樣。
健康、愛人、陽光、新鮮空氣、青山綠水、稻香蛙鳴,有多少人身懷這些寶貴的事物不自知而執著於尋覓其他價值微不足道的東西?「唯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盡,用之不竭。為造物者之無盡藏也。」真正有價值的事物不一定都是能用錢去買到的。生活亦如此,想要幸福,你得先學會珍惜,學會欣賞,學會感恩。
後再分享一個故事,或許能讓那些覺得自己生活在苦悶中的人感同身受。兩個和尚,一者向另一者求教:「惟願和尚教某甲解脫法門」,另一和尚云:「誰人縛汝?」答曰:「無人縛。」「既無人縛汝,即是解脫,又何須更求解脫?」兩人都是佛學大家,答者是三祖僧璨,問者是四祖道信。所以,束縛大多數人的未必是繩子,而是你們過雜過多的欲望和貪念。適時地放空一下內心,簡單化地去生活,想必你更能發現生命的孤寂、靜謐和曼妙。
由於人事時地物因緣俱足,本次中智講堂(二)圓滿落幕,中智社冀望在未來不只是中智講堂系列,還要定期舉辦大型活動,讓校內的師生都有機會聽聞佛法,有機會接受心靈啟發,透過中智社,能影響更多的人,燈燈相傳,光光相照。
目前社課時間固定在每週二晚上五點半到七點半(R1016),每堂課都由法師花10分鐘的時間教打坐定心,然後開始主題課程,經由佛法學習到更多待人處世的道理,學習關懷,學習看事情不同的角度,體悟當下。希望大家能從做人處世、待人接物中落實佛法,讓佛法生活化,也透過反省檢討,改正缺點,向上提升行靈,歡迎同學隨緣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