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師黃智明老師為演講開場/照片由周均羨提供)
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產生時間橫跨西周初年至東周春秋中葉五百年,其內容透露了許多古人的生活樣貌;而「愛情」此一古老而永恆的話題,更是《詩經》的重要內容之一。為了一探《詩經》中古人的愛情與婚姻,元智大學中語系助理教授黃智明來到瑯嬛書屋天河店,為大家親口講述《詩經》的故事,還原古人生活的真實樣態。
黃智明老師將《詩經》的戀情歌大致分為七類:表現相思之情、表現對異性的追求、表現粗獷奔放的嗔怒、表現單相思的愁緒、描寫男女的約會、描寫失戀的傷痛與諷刺畸戀等。其中,黃智明選了一首女子思戀男子的歌《詩經˙陳風˙澤陂》做為「表現對異性的追求」的代表,並解釋在春秋戰國時代,女性在愛情上還有很大的自由度,特別是在民間,因戀情而誕生的詩歌皆真摯動人、詩意顯豁。描寫失戀傷痛的部分,老師則舉《詩經.鄭風.狡童》為例,說明古老的《詩經》傳達的是古今相通之情,只因語言簡奧,才使初讀者有艱深難解之感;然而《狡童》卻明白地刻劃了一個初遭失戀、對戀人仍一往情深的少女形象,其話語亦明白如話,句句入耳。
老師接著進入古代婚禮習俗的部分,並引述〈禮記.昏義〉中載明婚禮意義的內容,說明婚禮是禮之本。《詩經》時代,婚前男女雖盛行自由戀愛,但婚姻禮俗已從遠古神權時代之掠奪婚、買賣婚、交換婚,進入禮文時代之聘曲婚制,男女婚嫁必須要憑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完成,無法自行決定婚事;周代婚禮則日趨完善繁瑣,《儀禮》便記載了當時的婚嫁禮儀,共有六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和親迎。〈邶風.匏有苦葉〉中「雝雝鳴鴈、旭日始旦。士如歸妻、迨冰未泮。」就提及了這樣的婚禮儀式;〈小雅.車舝〉則以男子的口吻,寫娶妻途中的喜樂及對佳偶的思慕之情。
最後,老師走到聽眾中與大家互動、交流,並期許大家能透過今天的講座,了解中國古代經典與文化之美,並能夠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on "通識創藝博雅境教 從《詩經》婚戀歌看古代婚禮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