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約黃昏後:讀《詩經‧東門之楊》

【記者 吳匡泰投稿】

東門之楊,其葉牂牂。昏以為期,明星煌煌。

東門之楊,其葉肺肺。昏以為期,明星晢晢。

此首〈東門之楊〉讀來頗有朦朧之美,也充滿了想像空間。我們難以從詩中讀出確切的人物事件,唯有美麗的景物與黃昏時刻,不斷觸發詩的歧義性,使得這首詩的解釋,歷來有諸多分歧的版本。其中,又以男女相會的「失約」「踐約」,為兩大主流解釋。《詩集傳》:「此亦男女期會,而有負約不至者」,朱熹認為此詩在述說男女相約,單方卻失約未踐。歐陽修有一首《生查子·元夕》,細緻描寫了戀人失約的落寞與感慨──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杉袖。

對於〈東門之楊〉,我則是傾向「踐約」之說——瞧,東門有棵白楊樹,葉子沙沙地隨風輕響,戀人們相約黃昏見面,天上星子正閃閃發亮。多麼引人遐思的一首情詩。這首〈東門之楊〉的奧妙之處,在於不把戀人的的身分、模樣,甚至是否見到彼此,見面之後的細節,展現出來,反而輕描淡寫黃昏時分的白楊樹,漸漸攀升閃耀的星子。

作為讀者,我們可以私自揣想,一對戀人在黃昏、近星夜的時刻。黃昏時分的白楊樹下,戀人們手牽著手散步,什麼話都可以不說,什麼事也都可以不做,只要享受著最甜蜜也最簡單(也最得來不易)的美好時光。戀愛的美好與細節,只有彼此兩人清楚。戀愛也只需要兩人清楚就夠了。因此,詩中才用葉子的沙沙聲,星子的光輝,為戀人們打上一層朦朧的光暈,彷彿電影畫面的長鏡頭,越拉越遠,越遠越美。有距離的事物總是充滿美好的想像。而戀愛最高的精神境界,便近於此詩迴盪出的弦外之音——無聲勝有聲。

〈東門之楊〉裡的戀人,幾乎以「無聲」般的存在,被時間、景物、聲響、光影所掩映,遮蔽,然而,卻依稀能感受到其中的愛戀之美。這種美,看似寧靜沉穩,實則煥發著巨大的情感,誠如全詩末句的明星煌煌,明星晢晢,只有星子自顧自閃耀。比起爆炸式的、轟轟烈烈的戀愛,又或是需要形式、物質、言語、甚至是舞台、劇本、觀眾來支撐的「有聲」般的戀愛,我想,〈東門之楊〉的戀愛境界,無疑是更上一層樓,無聲勝有聲。

無標題(黃昏夕照/照片由游仲鈞提供)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on "人約黃昏後:讀《詩經‧東門之楊》"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