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明亮導演 電影,從呼吸開始

【記者 楊舒涵報導】

為了理念,可以自己賣票長達十九年,這在導演界中恐怕絕無僅有。

他,蔡明亮,就是一位如此特立卓絕的存在。

元智大學藝術中心春季講座,邀請到台灣新電影運動中最具代表性的電影導演──蔡明亮先生,講解自己拍攝作品及自身對電影的想法與反思。

1994年以作品《愛情萬歲》一舉奪下威尼斯影展金獅獎,片中運用貼近角色的長鏡頭捕捉細節,開始建立獨特的「蔡明亮風格」。之後,開拍探討同志戀情及現代家庭問題的《河流》;以福和大戲院作為主角的《不散》;以及去年獲得泰迪熊獎評審團獎的電影《日子》;而劇情長片《臉》更成為羅浮宮首度典藏電影,他屢屢創下藝術電影的標竿與典範。這位出生於砂拉越的臺灣電影導演,共四度入圍威尼斯影展、三度入圍坎城影展、三度入圍柏林影展、八度入圍金馬獎最佳導演。對於台灣與世界的電影,有著不同凡響的影響力。

9A1382F0-3F69-4383-9771-AA35B10C295A(藝術中心春季講座邀請到蔡明亮導演。 /照片由楊舒涵拍攝)

拍攝電影多年,蔡明亮導演一直認為電影應該介於藝術與非藝術之間,對於他而言,電影從來不是表現「議題」,而是想展現自己對於「美」的感受。他的電影與一般商業電影不同,有些題材很貼近日常,有些則是更貼近舞台劇的形式,他常使用長鏡頭的焦段進行拍攝,透過場景的延伸,讓事物更顯韻味,電影中也不會有太多言語,多使用眼神、動作等,除了考驗演員的演技外,對於電影敘事也有著一定難度。

拍攝至今,導演也開始反思「電影」究竟代表著什麼?以前覺得電影一定要言之有物,圍繞某件事情、擁有某個主旨、探索某個議題。如今,他覺得電影可不可以言之無物呢?能不能只是純粹的影像表述,也不需要看懂,僅需欣賞電影中「美」的畫面呢?導演也坦言道,自己或許已經到了一定年歲,現在並沒有什麼特別想要拍攝的電影題材,但他對電影的熱愛及美的追求,在他溫和的嗓音中依舊堅定展現。

167158498_3958355797518737_9151038841350530797_n(所有參與講座者一同合影留念。 /照片由藝術中心提供)

被許多學者認為是緩慢電影代表的蔡明亮導演,不忘推薦最近仍可以在宜蘭壯圍沙丘旅遊服務園區看見的作品──「行者」系列,也稱作「慢走長征」,透過「塵」、「風」、「雨」、「潮」、「海」及「月光」的主題布置方式,呈現一個永遠在發展中的作品。這一系列影片以時間作為主角,拍攝飾演玄奘的李康生行走,可以欣賞電影當中的美感,也可以試著體會在這時間的洪流中,有哪些細微的變化存在著。他試圖重新從觀眾那裡奪回細看或微觀時間的可能,也可被視為是對當今某種為消費主義而生的速食電影類型所做的逆反,相當具有時代審視意義與思想衝擊能量!

E2A141E7-B02A-4713-9BD2-B88FA07277A9(本次活動圍繞著電影,一同聆聽導演對於電影的想法。 /照片由楊舒涵拍攝)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on "蔡明亮導演 電影,從呼吸開始"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