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在地故事的源頭 調和事情發生的問題

【記者 李金發投稿】

元智大學通識教學部於1062學期和桃園光影電影館合作,每週四晚上在元智大學六館三樓(R60312)的教室安排一場「鏡在咫尺 – 紀錄片」放映座談會。繼第二場放映座談會以來,5月3日之第四場播放了第二次桃園城市紀錄片,許祖菱《伊相禮的1961》及林尚萱《小黑與張大哥》皆是2017年桃園城市紀錄片徵選暨培訓活動的學員與其應屆獲獎的作品,每部片長分別是32分鐘和35分鐘。

追溯在地故事的源頭 調和事情發生的問題 (1)
(2017年桃園城市紀錄片獲獎的作品:許祖菱《伊相禮的1961》/李金發攝影)

許祖菱《伊相禮的1961》以追溯釐清外婆伊相禮的過去為出發點,同時整理了許導演自己的疑惑與其母親、二位舅舅的複雜情感。許導演從小疑惑為何與外婆同居的對象是一個傣族男子而非外公,直到大學她才逐漸理解,原來外婆是嫁給反共游擊隊軍人(許導演的外公)的傣族女子,1961年被迫遠離家鄉,從緬甸撤軍到一個從未聽說過的地方——台灣桃園干城五村落腳。片頭,許導演剪入她國中時期拍攝外婆的第一支影片,以外婆年輕的笑容轉至年邁的面容,以笑容的失去呈現了外婆逐漸失智的情況。許導演趁現實逼近前,對外婆展開一連串的訪問,追逐時間,試圖釐清外婆逃難到台灣後的故事。

伊相禮是個多情的女子。紀錄片中的全家福,伊相禮育有二男一女,直到照片切換成素描,33歲的她隨著旁白的口吻,因愛隨傣族男子逃家,逐漸從畫中淡化消失。外婆突然的離家,使許導演的二位舅舅和母親不諒解,所以在追溯家庭故事的過程中,除了大舅、外婆和胡婆婆(伊相禮的友人)願意談及,許導演面臨了母親的反對和二舅對採訪的婉拒,雖然他們最後還是接受了訪問,但許導演依舊需顧慮更多,在客觀的情況下分裂多重角色,試著了解他們的想法,以不傷害為前提,讓他們面對與外婆的過往,而後他們四人之間的感情鏈接也因此變得更深,逐漸親密起來。

許導演說明,外婆的多情和逃家對當時社會來說是違背道德規範的行為。至於為何外婆勇於因愛而離家,經老師提點,她才發現這和外婆被迫離鄉有關。在現實社會的逼迫下,伊相禮其實有許多事情是沒法由自己做主,例如婚姻、離鄉等皆情非得已,因此促成她勇敢追求自己所愛。即便伊相禮離家了,但她還是個不捨得孩子的母親,她和傣族男子結婚後選擇了不再生育,一有時間即隻身到學校探望孩子;即使她搬離到台中,每年春節亦趁時回到桃園見孩子,甚至不請自來地出席兒女的婚禮,默默祝福兒女,這顯現了她對兒女的愛,也是被諒解的要素之一。

追溯在地故事的源頭 調和事情發生的問題 (1)
(2017年桃園城市紀錄片獲獎的作品:林尚萱《小黑與張大哥》/李金發攝影)

林尚萱《小黑與張大哥》除了追踪在桃園動保處(全名:桃園市政府動物保護處)工作的二人組——小黑和張大哥的工作內容與其精神和態度,破除了以往民眾對捕犬員的刻板印象,也剪入平日難見且有趣的畫面談及流浪動物於今的情況。起初,林導演知道自己拍攝的對象是公部門時,心存戒心,認為對方會為了包裝公部門的形象而假演,不過花了好長一段時間的互動與交流後,她發現這是沒必要的戒備,因為小黑和張大哥的專業與其態度顯然不是能假演出來的。

小黑和張大哥現在作為捕犬員與過去的身份存在矛盾。小黑當捕犬員前是一名幫助流浪動物的志工,她加入桃園動保處不外乎能為流浪動物做更多事情,例如在第一線幫助流浪動物,試著解決問題的源頭。但自從她當了捕犬員後,以前同為志工的夥伴不僅不諒解她這想法,亦逐漸離她遠去,但她還是堅持自己的想法,繼續實踐下去。張大哥當捕犬員前則是「清潔隊」一員,即捕犬員的前身,而「垃圾」則是流浪動物,並以「撲殺」解決流浪動物過多的問題。但是撲殺終究無法解決問題,以致台灣撲殺流浪動物維持了六十年,直到2017年二月啟動「零撲殺」政策,才終結了牠們的噩夢。

小黑和張大哥的工作除根據民眾的報案,不管天氣好壞,都盡可能立即行動到現場將流浪動物帶到動保處進行結紮,同時向民眾文宣和口頭宣傳正確對待流浪動物的知識,而且他們不隨意捕抓,會向民眾要求該動物的特徵或照片,甚至還會發照片予民眾確認對象與否,避免重蹈覆轍以前濫捕動物的問題。替動物結紮且剪耳(證明該動物已結紮的標記)後,他們將流浪動物歸放原處,繼續讓當地的居民放養牠們。對動保處來說,他們要解決的是母犬發情、公犬集聚等形成問題的源頭,而非隨意關起來,他們只會把真正有問題或會傷害人的流浪動物帶到收容所進行管理。值得一提的是,其實捕犬員時而會和「愛媽」、「愛爸」(愛犬人士的稱呼)合作,共同處理流浪犬動物的問題。 追溯在地故事的源頭 調和事情發生的問題 (3)

(林尚萱導演正為觀眾說明拍攝《小黑與張大哥》前後面對的情況。/李金發攝影)

林導演最後提及,在計劃拍片時,必須深入了解自己所關注的社會課題和採訪對方的整體性情況,才能漸次產生深層的互動和交流,否則在拍攝過程中,僅能碰觸結構上的表面層,尤其不能以消費對方或「硬碰硬」為拍攝的前提,因為這樣不只是不尊重拍攝對象,也無法客觀看待事情的整體性,使紀錄片的內容有些偏頗。

追溯在地故事的源頭 調和事情發生的問題 (2)

(許祖菱導演正為觀眾說明拍攝《伊相禮的1961》時的困境與其突破後的結果。/李金發攝影)

綜觀,許祖菱《伊相禮的1961》和林尚萱《小黑與張大哥》的出發點雖然不同,但同樣有「追溯」和解決問題的發生之傾向,成了他們紀錄片最核心的價值。《伊相禮的1961》追溯的是外婆伊相禮來台後的故事和母親、二位舅舅的複雜情感,從而和解他們四人之間多年來的不諒解和情感;《小黑與張大哥》則追溯流浪動物和捕犬員整體性的發展脈絡,進而破除民眾或愛犬人士對捕犬員的刻板印象,以及宣導大家要共同解決問題的發生。
追溯在地故事的源頭 調和事情發生的問題 (3)

(兩位導演的共同對談和傾聽觀眾觀後的想法。/李金發攝影)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on "追溯在地故事的源頭 調和事情發生的問題"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