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世代,無差的苦惱 《戀戀風塵》觀後感

【記者莊國民投稿】

侯孝賢在早期執導的《戀戀風塵》(1986)講述一個平常不過的生活故事,卻可令人在看完後深感人生悵然若失的感慨;像是聽長輩說述他們曾經的青春歲月。這些「歲月」或許也似曾相識地發生或未來會發生在我們身上。

T (電影海報《戀戀風塵》/照片取自電影神搜網站)

唸書與工作

主角阿遠初中成績不俗,卻身為家中長子,毅然放棄升高中,扛起補貼家用的重擔。阿遠心裡是很想唸書的,他到校勘檢字的印刷出版廠工作,為的是能工作之餘看書;他因工作不利而遭老闆娘念叨責備,也不捨放棄這份能以閱讀為業的工作。他一邊工作,一邊唸夜校。父親知曉後,即使分期付款,也要送阿遠一隻昂貴的防水手錶;阿遠以往學校考試前,都向父親借手錶來看時間作答,父親買名表相贈是希望他能認真唸書,奈何貧寒家境不允許他的想法。阿遠當兵的前夜,父親表述當年自己公校畢業,不幸政權更替而課語教改,唸了等於沒唸,認為他們家三代沒有讀書的命。

阿遠與阿雲到充滿生計卻也複雜的臺北工作,導演運用鄉下簡單的雙色臺鐵月台信號燈與城市繁多層色的信號燈,對應出鄉間的淳樸與城市的繁雜,甚至可以指出城市生活的不穩定性和不可預知的潛流。如阿雲初到臺北車站就遇見騙子、阿遠的公家機車慘遭偷竊、服裝店的對面街道發生火災、阿遠換工作不到一個月就收兵單等。都市生活是那麼的嚴格而冷酷,像是下班在電影院後台一同團聚吃飯聊天,也會收到降小聲,以免打擾別人看戲的警告。

阿遠與夥伴歡送要當兵的阿雄,相聚吃晚餐喝酒。阿雄述說自己常在思想遠在故鄉的家人在做什麼,想著想著就落淚;亦陳言自己退伍後,娶妻生子的打算。話音落下,酒杯交敬,大夥興起群唱歌曲,述頌到異鄉打拼的心情:

今夜又是風雨微微,異鄉的城市。

路燈青青照著水滴,引我的悲意。

青春男兒,不知自己,要往何處去?

漂泊萬里,港都夜雨寂寞時。

此時看似歡樂融融的氛圍,背後卻隱含著年輕人為生活而遠離故鄉,到陌生城市工作的辛酸。雖憑著勤奮的奮鬥與魄力闖天下,一旦遇見天命不可違的事,他們也只能無奈面對或逃避。如阿雄抽到三年兵,坦然當作「多訓練」、阿遠的公家機車無辜被偷,賠上所有的薪水而無錢給家用,無臉見家人。

感情與生活

阿遠獨自一人到海邊,海浪洶湧,下著濛濛細雨。生活有時像大浪,會推倒一切努力得來的成果,阿遠無情地灑得渾身透而得病。阿雲細心地照顧阿遠,也為阿遠親手製作新的襯衫。他們是青梅竹馬的鄰居、同學、情侶,然而電影則沒看見他們牽過一次手;他們的感情與互動時常展現得壓抑。如阿遠不滿阿雲喝酒、阿遠講述收到兵單時,鏡頭給予阿雲一個背面特色、及阿遠當兵前回鄉,阿雲原是想一同回去,後則臨時變卦而轉身離去。阿雲對阿遠的情意,是透過信件贈送內衣牌子作為委婉表白(臺灣早期女孩送內衣牌子代表以身相許),然而情感的信件敵不過距離,阿遠最終「兵變」,深感痛苦而嚎啕大哭。

阿遠送貨件的老闆講述自己年輕接到兵單,如同受到死神的邀請;一條街上就有三十多人去,卻僅有四人回來,其中一位是被嚇瘋了。在森林裡有一種疾病,染上三天便死亡,他們也沒藥物,眼睜睜看著隊友逐個離去。屍體無法帶回鄉,砍下手隻,用火燒乾插在背後領回故里,老闆本人插過好幾隻的手。他感嘆阿遠當兵的情況就好多,有吃有穿,亦無戰事,像去上學一樣。阿遠比老闆的時代確實好多,然而他所感受的痛苦,沒因時代變遷而減少;時代變得更好,人在生活感到痛苦卻沒有因此而形成比例的變化。

人可以用心努力去生活,生活卻有時出一些意外,讓人的努力付出東流。電影結尾,阿公述說自己艱辛耕種的農作物,因為颱風的緣故導致減產、再如父親與工友商量罷工來爭取調薪,在旁祭祀的母親念叨:「便當不是照常的吃」。電影有一幕,阿公為了哄弟弟吃飯,用裝飾晚餐來騙弟弟說,這是他年輕在臺北吃過的西餐,彷彿告訴我們生活發生多麼不如意的事,即使哄騙自己為安慰,生活仍是照常地度過。導演在電影展現三次一樣的畫面,如家鄉的十分火車站、優美的山景,阿遠雖然經歷一些事件,心境也許變得不似從前,但生活以及故鄉的風景事物卻依舊一般。

儘管我們沒生活在阿遠的時代,電影敘述的卻是任何世代都會平常經歷、或是可以很容易想像的生活。隨著時代的變遷,形式或許有所不同,但核心的事件卻會很類似,如窮苦的家庭、分手的痛苦、努力卻不如願的苦惱等。不同時代的生活彷彿都有不可違的天命,要人好似保重,《戀戀風塵》正是體現出跨越時代的魅力。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on "不同的世代,無差的苦惱 《戀戀風塵》觀後感"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