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莊國民投稿】
每個生存在世界的人,都是不完整的靈魂,相信不少人都會認同這句話,但願意承認並接受真實而「缺陷」的自己,又有幾人?這部上映於1997年的經典電影《心靈捕手》是述說一位從小被人遺棄,也曾遭受幾番寄養家庭的暴力虐待的「天才」孤兒,威爾(Will Hunting)與心理輔導師尚恩(Sean Maguire)之間的心理治療過程。
威爾在麻省理工學院充當清潔工人,因緣巧合中解答菲爾茲獎得主蘭博(Gerald Lambeau)教授給學生艱難的數學題目,並被蘭博發現;其中威爾因涉及毆打傷人而面臨法律制裁,蘭博這時向法官進行談議後,威爾可免除牢獄之災,卻必須答應與其一起研究數學,及接受心理治療師的治療的兩個條件。
威爾是全方面的天才,不單是因為他沒受過任何的正規教育,卻能在一夜之間解答出菲爾茲獎得主花費兩年時間所解出的題目、或憑著過目不忘的閱讀知識駁斥哈佛大學歷史系學生的班門弄斧、或能自學書本的法律知識讓自己在法庭進行自我辯護。這本是威爾的優點,然他則用「天才般」所學的心理知識對蘭博為他安排的幾位心理治療師,進行嘲諷與反抗性的語言攻擊。
他始終以極高的智商來掩蓋自己的心理缺陷,這與他童年受虐的經歷息息相關;影片中他痛毆幼兒園時欺負他的人,直至那人已昏迷及警察到來,他仍是肆無忌憚繼續對其發洩心中的憤怒,我想這段是表達威爾的童年陰影對人格造成深刻的影響。他不敢接受並面對真實的自己,以致抗拒任何的心理治療。甚至為了自我保護、害怕失去及變化而傷害愛他及他愛的女友史凱拉(Skylar),是自我護衛的心理現象。
同樣的,威爾因著這份自我保護而挑釁且激怒初次見面的尚恩,卻被尚恩用一夜之間看穿其心理。我想這不是偶然,在蘭博與尚恩的對話中,我們可以得知尚恩與威爾是同為南方人的相似背景,兩者同時亦有文科與理科的思維,種種相似之處使得他們的談話得以展開。
尚恩與威爾的第二次談話,他帶威爾到陽光明媚的公園進行對話,這象徵著他嘗試將威爾的自我狹窄心房拉出來「攤牌」;尚恩娓娓道出威爾自以為「天才般」且膚淺的論調。沒真實到過西敏寺,不曉得教堂的實際觀景、沒真正愛過一個女人,不懂真正的愛、沒上親身參與戰爭,不知戰爭對人的摧殘及痛苦(影片有一幕是威爾觀看尚恩的辦公室看見一張軍人照片,映射尚恩曾參與過越戰)我在這經典的片段領悟的心得,生活不是單從書本所獲得,更不是依靠想像,而是要靠身心去體驗、去經歷。我們的智慧可以為生活解決很多的事情,然而我們卻經常忽略心中內層的聲音,生活不在於我們獲得了什麼或失去了什麼,而在於尋找自我的過程。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on "天才的心理與智慧 電影《心靈捕手》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