瞰見海洋和我們的故事 十二種「瞰海」的方式

【記者 李金發投稿】

瞰見海洋和我們的故事 十二種「瞰海」的方式 (3)   (《瞰海:12種閱讀海洋與世界歷史的方法》,2017年8月出版。/圖片由李金發拍攝)

《瞰海》於2017年8月出版。此書分成「想像之海」、「冒險旅程」、「海上貿易」、「港口城市」和「海洋資源」五輯,共收錄「故事編輯部」十二位來自不同領域的研究者,以十二種不同角度與視野、以既淺顯易懂又有趣的方式,各別寫出十二篇有關海洋和人類互動的故事,再由「故事」的Emery負責結集文章和編輯成書。

《瞰海》封面似海洋的幽藍,幽藍裡藏著一隻僅露出尾巴於水面上的魚,許是鯨魚,但只要牠不浮出水面,人們對牠的想像將是無限伸展,如同海明威在《老人與海》留下許多的空白,拉開全書的想像張力,《瞰海》裡的作者,他們向海的探索亦然。

或許這麼說非常俗套,可事實上,《瞰海》的文章確實皆有自己的精彩。書中,有三篇文章是筆者推薦的。其中,<紙頁上的大海——東西方航海圖的發展歷程>的作者以航海圖為敘述的軸心,頗有意思。航海圖對一般人來說,圖上的內容如同空白頁,有看卻沒有懂。不過,經由作者以各種航海圖的類型與其特徵,詳細闡述航海圖的演進與其作用後,不僅破除筆者既有的刻板印象,也透露了海上戰略對戰事的影響,即東西各國之間如何以「被間諜式測量」和「進行間諜式測量」學習他國的航海技術,並從中了解他國的地形、人口分佈等國情後,在萬全的戰略和準備下順利靠岸,輕而易舉地攻略他國。

另外,<令人致富的災難——十九世紀朝鮮人的「故意漂流」>的內容特別有趣,且令人驚艷。作者以文獻史料為基礎,講述一個叫做高閑祿的朝鮮人因在某次出海經商,船載滿松木,計劃到濟州島做生意時,結果在途中發生意外,意外地漂流到中國。由明朝開始至清代,逐漸累積定型出一種國與國之間緊密的聯繫系統,這是一套處置國外的漂流者的救助系統,使漂流到中國的高氏意外得到豐厚待遇,因此勾起貪念。回國後,他不僅找人組團一起「故漂」,而且也特意學了中文,好讓「故漂」至中國時,以惡魔般的細語,沿途結交甚或賄賂官員,從中謀取比原先損失的貨物更多的錢財,他就這樣「裝難民」成功三次。當然,高氏「故漂」的行為由於太過高調,給國家發現到,也故此被判死刑,因為對國家來說,漂流者有洩漏國家情報的嫌疑。

<從討海人到木作匠師——阿盆的故事與近代鹿港的歷史縮影>以小說的敘述形式、以自然環境和社會的變遷作切入點、以燈塔的意象為軸心,談論有關漁業的縮影,例如鹿港因為發生幾次的溪水氾濫,自然環境變遷後,鹿港人的生計由「漁獲」轉至耕鹽田和插「蚵架」維生。等到阿盆出世,漁業愈發衰落,甚或沒落。原本成績優秀的阿盆受邀當日治警察,由於父母的誡言,他放棄想當警察的念頭,從打零工轉至木匠,年復一年,成了當時公認的阿盆師。尤其社會發生了劇烈的變遷,即指二戰結束後,鹿港的木工業進入全盛期,木工業的老闆因此貪念愈發疊高,不僅加重業務消耗了員工的生命,亦剝削他們的薪資,使他們不得不「集體請假」,而起初帶頭的人是阿盆,最後也「辭職」他一人,換來其他人的生計,但這對他來說是值得犧牲的。唯一不變的燈塔則依舊反復循環又「寧靜地照映船仔頭又再一次的夜幕」。

而這燈塔照映海洋幽藍的彼端,投射人們總是對神秘產生想像且被吸引。筆者認為,不管是否真的有看過海洋,只要對海洋的想像和興趣燃而不滅,並如海水般與風同行,使自己的世界廣闊且無限延展開來。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on "瞰見海洋和我們的故事 十二種「瞰海」的方式"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