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的遷徙與萬象的變化 利格拉樂‧阿𡠄的身份認同

【記者李金發報導】

元智大學通識教學部與桃園市政府市青年事務局、桃園牛角藝文協會合作,以臺灣原住民爲題,於1081學期合辦兩場「復興『原』來的我——找回身份認同」,展開多方層面的議題討論。12月24日第二場誠邀了排灣族作家利格拉樂‧阿𡠄,引領元智師生深入了解排灣族母系社會的文化內部。

「復興『原』來的我——找回身份認同」主旨在於將原住民文化帶入校園,藉此拉近大學生與原住民文化的距離。因此,12月17日第一場邀請了道卡斯族(Taukat)八年級講師張倪萍,爲大家述說她如何發現自己是平地原住民的身份,並延伸至她與夥伴們如何深耕及復興斷層數十年的道卡斯族語和文化。

時空的遷徙與萬象的變化 利格拉樂‧阿的身份認同 (6)(利格拉樂‧阿𡠄引領元智師生深入了解排灣族的文化內部/照片由李金發攝影)

相較於張倪萍,她原本就是原住民,所以只是從漢人身份回到了原住民身份,而阿𡠄由於父親是外省人,母親則是原住民,在雙重身份的夾持下,她在眷村的童年回憶僅存於她和母親受到歧視的經驗。在十八歲以前,阿𡠄常因此雙重身份陷入對身份認同的混亂,直到父親逝世,她才從這混亂之中走出,走入母親和排灣族祖靈的懷抱。

重新回到部落的阿𡠄透過田野調查的方式,逐漸找回作爲排灣族部分的文化認同。田野過程中,阿𡠄發現了一些有趣的事,即當男性族人想要向喜愛的女性求婚時,就會扛一綑「求情柴」到她家,而女方假若願意,便會利用那些木柴燒飯菜招待男方談婚事。但由於時代的變遷,「求情柴」逐漸被同樣具煮食功能的瓦斯桶替代。

時空的遷徙與萬象的變化 利格拉樂‧阿的身份認同 (5)(利格拉樂‧阿𡠄走下講臺爲觀衆親身示範原住民舞蹈/照片由李金發攝影)

這種時代的變遷,縱使改變了許多物質上的替換,但仍改變不了排灣族內部的身份階級分化,分別有四個階級:貴族、同爲貴族的巫師、歸屬於貴族的藝匠和戰士,以及最低階層的平民。這除了造就服飾和琉璃珠的差異性,也是阻礙了族內男女自由相愛的夢想,總是成爲他們不得已分手的理由,阿𡠄即曾目睹過那些男女被強硬拆散的場景。

有趣的是,不同階級身份的人,他們所敘述的口述歷史無不從他們自身的階級出發,因此阿𡠄經常有不一樣的田野收穫。其中,阿𡠄最爲敬畏的巫婆總是像哈利波特裡的巫師一樣神祕,總是難以能從巫婆或族人口中知道最完整的巫婆。即便同樣是排灣族,每個部落都分別存在各別的巫婆,而且演著重要的角色,是唯一能與部落祖靈溝通的媒介,更是唯一通曉家家戶戶族屋的祖靈之人,尤其族人們慶祝豐年祭、五年祭(比豐年祭盛重)慾從祖靈那獲得庇佑時,巫婆是不可缺席的存在。然而,巫婆終究只是個人類,縱使她是部落中的巨人,流淌於生命河床上的她仍敵不過時間和祖靈的召喚,在下一代巫婆成熟前便隨著老鷹的叫喚而離世,導致部落許多祭祀只能假藉隔壁部落的巫婆來幫忙,但要達到與該部落的祖靈完全的溝通仍有段距離。

時空的遷徙與萬象的變化 利格拉樂‧阿的身份認同 (4)(利格拉樂‧阿𡠄述說她如何面對各種層面的身份挑戰/照片由李金發攝影)

阿𡠄說,時間除了帶走部落的巨人,其實在大約兩年前也帶走了她心中的巨人——vuvu(外婆)。Vuvu從最初的熱情,到患上老人癡呆症的淡漠,以及到最後的離世,都給予阿𡠄非常大的衝擊和考驗。不過,阿𡠄還是走過來了,她透過書寫、透過田野調查的發現,逐漸理解了vuvu的對她的遺忘和離開並非只意味著生命的陰鬱層面,如同她父親給她的古典文學教育,成就了她成爲一個作家,同時讓她回頭發現,原來身份認同不只可以有一個,何嘗不能同時擁有雙重甚或多重身份呢?利格拉樂‧阿𡠄如是逐漸朝向與父親和解,還有認同自己作為半個外省人二代的身份認同之途徑走去。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on "時空的遷徙與萬象的變化 利格拉樂‧阿𡠄的身份認同"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