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通萬里、思接千載—栔文訪古錄

【本報訊】

c04jp6(漢字文化與藝術校外參訪/照片由通識教學部提供)

元智大學「漢字文化與藝術」課程於4月9日舉辦「臺灣歷史博物館」、「歷史文物陳列館」校外教學活動。國立臺灣博物館具有臺灣現代知識啓蒙地的重要地位,2015年適逢臺博館古蹟建築落成滿百周年,特別策劃「夢幻博物城:一個現代性的尋夢計畫」特展,此展將城市、博物館、建築等空間的生活體驗與環境故事帶入展覽之中,讓博物館的展示不只是歷史、典藏與經驗等,還有更多對環境生活的關照與人文記憶,透過互動式展示,讓參觀者可以創造屬於自己的「博物城」,重新認識自身與臺博館、臺北城的關係。

歷史文物陳列館收藏的文物,主要為遷臺以前在中國大陸,以及遷台以來在台閩地區從事田野工作的成果。若按材料區別,有石、骨、蚌、陶、玉、青銅等器物,及竹木簡牘與紙本的檔案圖書。按時代別,則可上溯舊石器時代,下至明、清、近現代。本次展出主題為「居延漢簡—漢帝國的防衛線」,展出漢簡包括以隸書、草書等各類字體書寫的字書(《倉頡》)、習字簡、六甲干支(計算時日)與九九簡(學習九九術)等。

本次活動希望帶領同學從漢字書寫的媒介與材料的認識,進一步體會漢字書寫的生命特質及可變化性,更能由載錄於上的漢字,體驗及漢字在經歷不同時代的演進過程的美學意義。並且藉由所參觀的文物,認識文物之歷史背景與其蘊含的文化意涵,得以發掘其中的倫理意義。例如殷墟文化的商王大墓的墓葬與祭祀情形,尤其是甲骨上的卜辭,更透露了古代社會生活中在墓葬與祭祀上的倫理意義。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on "視通萬里、思接千載—栔文訪古錄"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