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戰三部曲之二:燃起黑暗的希望與勇氣——電影《最黑暗的時刻》觀後感

【記者 莊國民 投稿】

你有被眾人排擠過的經歷嗎?即使心中認為自己是正確的,用盡一切方法企圖力挽狂瀾,卻始終無人認同而心感失望與挫折,以致浮現放棄的念頭?這部說述時任二戰期間的英國首相,溫斯頓·邱吉爾(Winston Leonard Spencer-Churchill)如何在內憂外患的嚴峻情況下,殚精竭力、排除萬難以團結國民並做出永不誓降的抉擇故事!該片由真實歷史改編而成,飾演邱吉爾的演員蓋瑞·歐德曼(Gary Oldman)憑著此角色而榮獲第9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
darkest

(電影海報Darkest Hour譯:最黑暗的時刻/照片取自維基百科)

國與軍的定判

故事的時間僅發生於20餘天,正值德國納粹大勢橫掃西歐,侵略了荷蘭、比利時及法國等國,並將英法聯軍圍困於敦克爾克(Dunkirk)港口一帶。此時的英國議會彈劾首相張伯倫(Neville Chamberlain)的失職而下台,最終讓遊走於保守黨與自由黨之間的「黑馬」——邱吉爾任為首相。他在電影一出場,便是起床用餐後不得閒地處理公務,惡劣古怪的脾氣嚇走新聘的秘書萊頓(Elizabeth Layton),卻隨著一封王宮的信與妻子的安撫,使她得以重新返回工作崗位。他到王宮獲得國王喬治六世(King George VI)的正式任命後,就立即馬不停蹄地組織戰時內閣與撤軍的準備。

這不同於張伯倫與哈利法克斯伯爵(The Viscount Halifax)一貫主張的綏靖政策,他想盡一切讓困於敦克爾克的三十萬英軍撤離的方法,包括與法美兩國商討卻無結果的溝通、命令海軍大臣拉姆齊(Admiral Bertram Ramsay)集結各路軍艦與民船趕往敦克爾克充當「撤離船」、以及下令加萊四千士兵去轉移德軍的注意,為撤退爭取時間的決定。

邱吉爾的決定,政敵哈利法克斯為此譴責他無視那四千人的年輕生命,乘機不斷在戰時內閣會議提及透過墨索尼里為中間人,與希特勒進行和談,以此換取英倫三島的和平。然而,邱吉爾則看出希特勒的野心並反駁道:「當你的頭顱在虎口中,你不能跟它講道理!」(You can not reason with a Tiger, when your head is in its mouth!)。在「戰時內閣」地堡,邱吉爾經過一間正在播放希特勒的演講,他卻一手將門關閉,我想這象徵他不會向希特勒妥協的舉動。

孤立與暗處

原則上,邱吉爾本不可能成為首相。他雖生有貴族血統,卻出於我行我素的性格、脾氣暴躁、酗酒嗜菸等事,使他在政壇上風評不好之餘,連國王也因他曾支持其兄長愛德華八世(Edward VIII)退位,而對他心懷芥蒂。這使他在施政過程中步履維艱,面臨孤立無援的瓶頸;就連能接通遠在美國總統電話的「首相洗手間」,都映射他危急地到洗手間獨自「解決」問題。電影將邱吉爾得知美國因《中立法案》無法提供支援而陷入方形與黑暗的「孤立」畫面,給予了適當的詮釋。然而邱吉爾則是憑著屢敗屢戰的信念,他向海軍大臣拉姆齊啟動了「發電機計劃」做出最後與黑暗的抗爭。

電影的大部分鏡頭色調如同片名:「黑暗」,這黑暗不僅是意喻邱吉爾所面對的困難與抉擇,以我來看,這更是暗示當時對戰爭的充滿恐懼與顧慮的英國。邱吉爾的最後抉擇則成為點燃黑暗中的「火柴」,而「火柴」是象徵希望;邱吉爾在片中開始就是在黑暗中使用火柴點燃開場的,電影不時也出現關於火柴的意象,例如邱吉爾在地鐵向民眾借火柴點菸,象徵希望的「火柴」源自人民、他將受訪者的姓名寫在火柴盒上,這也意味著守護這盒的「火柴」是人民,而他只是負責燃點「希望之火」的人而已。

至暗曙出光芒

儘管如此,前線敗報傳來關乎比利時已淪陷的消息,法國的投降也迫於眉睫,這道消息加上哈利法克斯的緊緊相逼,成了壓倒邱吉爾心中最後一根稻草。他同意綏靖方案與納粹德國進行和談,後將自己關在黑暗的地下室,這也為他至暗的時期。此時打開其「黑暗」之門的正是其妻,克萊門汀(Clementine Ogilvy),她時時刻刻不斷鼓勵和提醒邱吉爾:「你很強壯,因為你不完美;你很有智慧,因為你有疑慮。」(You are strong because you are imperfect. You are wise because you have doubts),這番話猶如從將他拉出失落的深淵。接著,一位秉持著勇氣的國王竟屈身到訪,建議他應聆聽人民的聲音,他們才是國家的根本。正因為這項建議,才有邱吉爾親自乘搭地鐵到西敏寺站的車程中,近距離與民訪談的片段。

這一幕是令我感到錯愕的,若稍微懂歷史的人皆知,真實的邱吉爾可是當時有名的種族主義者,他視黑人、黃種人、及愛爾蘭人為二等公民,要他和一位黑人談說是現實不可能之事。我想電影對此的改編是想借用親民的舉動,帶出人民的不願投降意志是重新點燃邱吉爾希望之火的重要支柱。邱吉爾最後憑著這種永不誓降的高昂精神,以及精湛的演講能力,成功說服全內閣議會成員,並燃起了全國上下的抗戰精神。最終戰情則隨著美國的介入而有所轉變,在敦克爾克的三十萬英軍幾乎全數成功撤回英國本土,幾年後英國與同盟國獲得勝利。

邱吉爾堅持了,他成功說服並率領英國全體熬過「最黑暗」的時刻。然而他其實並不是一路堅持的。電影有個細節,在他剛當上首相時,手中是握著銀盒的火柴,中途他發現火柴不見了,他最後在戰時內閣會議室找到並說:「火柴是很重要的!」(Matches are very important!)。這彷彿是我們在生活中,偶時會需要「火柴」來燃起心衷面對生活挑戰的希望和勇氣。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on "英戰三部曲之二:燃起黑暗的希望與勇氣——電影《最黑暗的時刻》觀後感"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