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剎光影,看見生命最美麗的日常

【記者 陳愛渲報導】

元智大學通識教學部於1072學期再度與桃園光影電影館合作,每週四晚上在R60312舉辦一場「鏡在咫尺」紀錄片放映暨座談會,第二場於3月21日播映由一群桃園青少年導演執導的十部紀錄片,皆是桃園影像培訓營的成果作品,每部平均片長約10分鐘。

爲了讓青少年有機會接觸與記錄關於自我、家庭或桃園當地的故事,吳乙峰與毛致新導演所率領的微光團隊從2017年開始走進各個高中推廣紀錄片活動。

2018年的暑假,由周少強導演策畫執行的培訓營隊,邀請桃園多位優秀的紀錄片導演指導、陪伴青少年學習創作與拍攝紀錄片,包括構思創作概念、田野調查、素材獲取與整理、攝影、剪接等課程。不僅如此,培訓營也讓這群青少年嘗試與自己内心的恐懼對話、與拍攝對象交涉、溝通,在不斷被拒絕及挫敗中學習成長。

觀衆正在聆聽青少年導演的分享(觀衆聆聽青少年導演的分享/照片由陳愛渲拍攝)

林育嫻《阿煥》記錄一名賣葱抓餅的老闆,平日駕著一輛餐車從新屋與中壢往返、風雨不改;梁軒瑄《給父母的一封信》以一段自白開場,講述她對離異父母的心聲,並記錄自己與他們的日常;范峻豪《我的爺爺》拍攝爺爺十年如一日的生活作息;羅勻彤《失敗這件小事》將她在尋找拍攝對象時所遭遇的失敗片段剪輯而成;宋海容《回家》記述母親與無血緣關係的外公之間的親情羈絆與記憶,從而思索天天從桃園與在八德的外公家往返的意義。

蔡詠欣《沒關係啦!阿嬤》拍攝阿嬤與自己的互動;張貽帆《我在快樂山》走進位於新北瑞芳的阿美族部落,講述原住民簡單而淳樸的生活故事;李佐洋《再見,阿不然德烈》敘説自己在17歲時所成立的樂團,及與團員的熱血青春;廖品蓁《素蘭》通過鏡頭看見、並重新認識一直陪伴在身邊的母親,講述她的生活、感受及一個屬於她們之間的遺憾與心結;謝艾倫《陳星》記錄一個患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的同學其日常與生活。

周少強導演(左一)、謝艾倫(左二)、陳星(右二)、張貽帆(右一)(周少強導演(左一)、謝艾倫(左二)、陳星(右二)、張貽帆(右一)/照片由陳愛渲拍攝)

放映會當晚,周少強、林尚萱導演攜伴羅勻彤、宋海容、張貽帆與謝艾倫四位青少年導演,以及陳星爲我們座談。除了講述青少年對創作主題的想法,也談及了他們與拍攝對象之間來回的磨合,以及在導師的帶領與鼓勵下正視心中的恐懼與焦慮,學習突破對自我的框架,並在不斷被打擊的過程中進行修正。

拍攝紀錄片所考驗的重點不是攝影技巧,而是對周遭事物的觀察與關懷。這群青少年通過一雙年輕而細膩的眼睛,發現、學習並記錄生活各角落裡的美好,借由鏡頭瞭解、並與自己或身邊的人對談,也引領觀衆與自己一起走入生活、看見發生在這片土地上的故事。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on "一剎光影,看見生命最美麗的日常"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