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金發投稿】
(劉文珍(左一)、鄭桂崇(左一)、廖久櫻(中)、李嘉元導演(右二)以及主持人麥麗蓉老師(右一)/ 照片由李金發攝影)
《客家百工百業》紀錄片於2018年完成,在10月17日發表記者會後時隔一個月,元智大學通識教學部於11月15日(週四),有幸邀請李嘉元導演和其中三位客家職人到R60312教室播放紀錄片,客家職人同時不吝嗇分享經驗,和現場的觀衆對話。
《客家百工百業》共有六部,透過16分鐘的鏡頭、旁白和各別的主題曲等內容,呈現出不同的客家技職與其獨特的彩光。「鏡在咫尺 – 紀錄片」活動當天則播放了〈獅藝武術撼天下〉、〈樸著之美〉和〈客家米食滋味〉,紀錄片中的主角廖久櫻、鄭桂崇和劉文珍也走出鏡頭,現身座談。
臺灣早期,大部分客家人主要以米爲農,所以米飯和他們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爾後發展出衆多美味的客家米食。〈客家米食滋味〉色香味俱全,令人垂涎三尺的米食皆出自主角廖久櫻細緻的手。廖久櫻從小便在母親身邊耳濡目染米食的製程,日久自然學會並成了她興趣的一部分。米食主要以在來米、糯米和蓬萊米爲基礎,以單一或半混合、三合一方式能製成各種Q嫩的米食,如有米篩目、粄、粢粑等。
依兒時的味蕾記憶打造米食的廖久櫻表示,拿捏比例是製作米食的關鍵,如果拿捏得好,便能在這基礎上做出各種的嘗試,例如她將原本份量大的米食製成符合現代人「小口」的飲食習慣,當然也相應對美味的內餡研發許多的可能性。廖久櫻的兒媳更爲她的手藝、米食蘊涵的傳統和美味所打動,於今不僅繼承她的手藝,亦共同經營店面,如主題曲般一同度過米之四季,將客家米食之樂繼續傳承下去。
〈樸著之美〉的主角鄭桂崇人稱巧鈴阿姨,至今裁縫經驗已有40年之久,而且其顧客皆有2、30年的來往,彼此存在高度的信任。鄭桂崇起初專注精製女裝,日後多次接觸製定客家服飾,她決定深入專研客家服飾。她不只以熟能生巧的手藝入手,也翻閱相關書籍,瞭解客家服飾的文化細節,例如客家大襟衫除蘊涵了客家人刻苦耐勞的精神,其交領的左衽右衽有生與死、漢人與胡人之別,以及象徵出人頭地的盤鈕往上扣,另形節節高升的涵義。鄭桂崇再以這些爲基礎,爲大襟衫做出相應的改變,並且符合現代人的審美觀。
李導演補充,鄭桂崇的個性溫柔和善,但只要提到裁縫,溫和的氣場即轉至嚴肅。尤其在客家服飾工作坊時,她不僅對服飾各角的細節都瞭如指掌,甚至只要用看的,即能知道學員的錯誤出在哪兒並一一指點,完全體現了她對裁縫的熱衷,與其技之境界的高度。
客家獅藝在古代農業社會,主要扮演了捍衛國家及慶祝農作豐收的角色,是秋收不可缺的象徵。〈獅藝武術撼天下〉畫面感十足,主角劉文珍可謂「武癡」,並精湛於流民拳法,招招無不快、狠、猛。劉文珍說,作爲武術家必須兼具「武魂」、「醫德」、「道德」,如果透過習武修練了前兩者,卻無法體悟拳法所蘊涵的道德,練來也是徒勞的。
(劉文珍師傅爲觀衆現場示範武術的力道 / 照片由李金發攝影)
說到這兒,劉文珍另提起年輕時,他習武當初是爲了可以打贏架而學的,不過日久經由客家獅藝和武術的薰陶,其目標逐漸變得明朗。尤其妻子的出現使他的人生有了重大的改變,也因爲妻子的支持,他開了一家國術館,才能有緣地帶領自家孩子和學徒走向世界的舞臺,並且在「去傳統化」的現代把客家獅藝和流民拳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下去。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on "客家百工百業 職人與技之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