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藝術節?藝術界現況報你知

【記者毛冠婷報導】

33

(元智大學邀請曾介宏教授講述當今藝術產業現況/照片由毛冠婷攝影)

44

(曾介宏教授講述藝術創作的觀眾端現況/照片由毛冠婷攝影))

元智大學藝術中心於11月18日,邀請到台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助理教授兼藝術資源推廣教育中心主任曾介宏教授,以如何做好藝術節為主題,透過在文化創意產業、文化行政及人力資源等領域的研究和實務經驗,講述如何將各界資源運用在藝術節的規劃與執行。

現今藝文展覽活動遍布台灣各地,但台灣目前藝術產業的現況因為大師的年紀漸長,卻沒有下一批突破前人創作的藝術家出現,於是出現了「創作力斷層」。追究其原因,曾介宏教授表示也許是因為審美習慣的改變速度慢於創作風格的改變。資深的團隊及創作者累積其作品呈現自己的美學脈絡,經由時間淬煉出明顯的風格,培養出現有的觀眾,例如朱宗慶、林懷民先生。但年輕世代勇於嘗試、創意豐富、形式多元,只是一時難以呈現出其美學風格,也難以辨識當今誰是他們的觀眾。

而現今創作端也面臨了兩大改變,其一是量變的挑戰:例如中國大陸市場崛起,新團隊與新節目急速增加,成本人民幣一千萬以上的大製作比比皆是。節目製作人才是用實戰經驗累積出來的,大型或是多國、多團體的合作節目必須透過實務學習才能累積經驗,沒有經驗就不會有人才。台灣每年推出數百億的中小型新作,但大型演出的創作和製作人才,目前依舊缺乏。

其二是質變的勇敢:以京劇為特色的國光劇團先前遭遇人才養成的瓶頸,因而近年來新編作品,例如「伶人三部曲」的《百年戲樓》、《孟小冬》、《水袖與胭脂》,揚長避短突破困境,經由京劇重新定位兩岸京劇的傳承。

藝術除了創作以外,最重要的就是觀眾。除了創作端外,觀眾端目前也受限於循環的現況:長期以來傳統表演藝術因為直接進入市場的票房風險較高,於是接受來自政府捍衛傳統藝術的補助,產業安穩但卻因此謹守分際、期待補助或害怕獨自進入市場。從公部門到第三部門,各界的補助左右了藝術的創作與演出,形成發展模式的制約。面對種種困境藝術創作要如何突破重圍走出自己的一條路,值得各界一同探討及努力。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on "如何做好藝術節?藝術界現況報你知"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