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金發投稿】
「活得自在,活得自由」,是現代人生活在現實社會的建構與其運作底下,所產生的矛盾——內心歇斯底里地渴望自由,卻沒法真正從社會框架中脫離。這不外乎自古以來,社會和文明發展的過程中,經濟已經成了使社會和文明進步最重要和最基本而不可缺的「柱」(條件),活在社會、文明中的現代人必須依恃一定的經濟條件,才能延長且保全自己的生命力。
這種對自由的渴望,既出世又入世的莊子何嘗不是試圖達到他的中心思想——「絕對自由」。莊子以個人的「絕對自由」為歸返「道」的軸心,延伸出「無」(自然)、「損」、「虛靜」、「忘」等工夫論,從而達到〈逍遙遊〉的「精神無待」、〈齊物論〉的「泯是非」、〈養生主〉的「以無厚入有間」(順其自然)、〈大宗師〉的「魚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術」(最終「忘」天下)等「道」之境界。
至於莊子是否有達到上文提及的「道」之境界,這並不重要,因為正如老莊所認為的: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第一章);莊子則「言不盡意」,若「可以言論者,物之粗;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秋水〉)。不過能肯定的是,莊子是渴望自由的,因為寫作往往反映了作者某部分的慾望、思想與其書寫的目的,例如〈人間世〉曰:「是以夫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不擇事而安之,忠之盛也。自事其心者,哀樂不易施乎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為人臣子者,固有所不得已,行事之情而忘其身,夫子其行可矣!」
這反映了莊子應世不得己的窘境,所以只好「安之若命」,以達到個人的「絕對自由」。《別讓我走》(Never Let Me Go, 2010)的主角——凱西即如莊子一樣,雖然處在現實的窘境中,但和其他人不同,隻身走上了「安之若命」的道路。
《別讓我走》一開始表面敘述海爾森裡的孩子有規有矩地生活著。由於劇情的第一大節還未強調特定小孩的個性與其特殊性,所以難以從眾多的小孩中辨識出誰是主要、重要的角色。直到露西老師來到海爾森任職後,「傳聞」的捆咒、與外隔絕的「圍欄」和主角由誰擔任等重要的訊息逐漸浮現在鏡頭前,例如堅信「傳聞」之警示的露絲、性格/情感與眾不同的湯米,以及開始學會思考的凱西。
尤其在適合說秘密的雨天裡,露西老師有些焦慮對她的學生道:「你們會長大成人,但是時間很短,你們還沒變老,甚至連中年還不到,就會開始捐出重要器官。這就是你們被創造的原因,有時候經過了三次或四次器官捐贈,你們短暫的一生就會終結。」一言點破了海爾森的存在意義和屋內克隆(小孩)的價值,露西老師也因此遭到剔除。
緊接著,院長在台上發言,說她把露西老師剔除的原因是要維護海爾森的秩序。當下,除了湯米和凱西,其他的小孩都鼓起掌聲表示認同。至於早已產生恐懼的露絲為何要跟著拍手,這不外乎她偽裝自己成順從的小孩,並且暗中把湯米拉攏成為她的夥伴,相信「真正愛情的考驗」的傳聞能延長他們作為捐贈者的壽命。由此,露絲與湯米,和凱西各自走上不一樣的道路;應世不得己的凱西不去向已決定好的未來/命運作掙扎,以「忘」的方式成為「看護」,既出世又入世地安之若命於現實,以「無」順應非自然的命運,一邊過著自己想要又簡樸的生活,一邊照顧且見證遍布世界各地生活的克隆一個又一個陸續離開人世。
直到凱西再度和露絲重逢,凱西、露絲和湯米的關係又纏繞在一塊兒,並行於劇情。過程中,露絲承認當初有意拆散湯米和凱西,並且把「真正愛情的考驗」的方法及如何聯繫夫人的路徑告訴凱西和湯米後,露絲迎來了最終的受難,她在下一場的器官捐贈中,以「死不瞑目」的姿態死於手術台上。而且,相當諷刺的是,觀眾並不會見到鏡頭裡的白袍人善後露絲的大體,從露絲的體內取出「貨物」後,任由她胸膛上被挖出一個洞口的血垂延落地之畫面。而這畫面就和海爾森院長所言的「倫理」形成了衝突。
至於湯米和凱西,在他們知道海爾森的系統中並沒有「緩捐」這回事後,比起湯米的情緒崩陷,凱西對此意外的結果顯得「虛靜」。就連凱西親眼著湯米進行器官捐贈時,她雖然有為此感到憂傷,但沒像湯米那樣容易給現實影響到她的內心,以及等至湯米也以不自然/人為的方式離世後,接著凱西也開始成了手術台上的「貨物」,可是她在電影的最後同樣顯得「虛靜」。
凱西之所以這樣,本文認為凱西面對這種不自然/人為的命運並非是指她人已對世界產生了消極的態度,反之是以「忘」去面對現實的結果,尤其她當「看護」時所累積下來的生死經驗,使她早已準備好迎接生命的盡頭,以「泯是非」/「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的積極態度非自然地離世,這大概是作為克隆人的她/他們唯一所能觸及的「道」之境界,亦是作為克隆人的她/他們唯一的生死觀。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on "《別讓我走》電影的克隆世界:「應世不得己,安之若命」的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