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中的靈長類:頭足動物的變色絕技與決策行為

【記者 黃冠鈞報導】

海洋中,有哪種生物的智商可以堪稱靈長類?通識教學部主辦的通識講座「海洋中的靈長類」,此次邀請國立台中科博館館長焦傳金先生,以章魚、烏賊實驗舉例,帶領同學一窺海洋生物的秘密。

308519 (焦焦傳金展示烏賊變化顏色的細胞,以顯微鏡角度觀察其顆粒/照片由黃冠鈞拍攝)

焦傳金先生在課程中以自身研究烏賊的經驗,引領同學探索烏賊在遇敵時,所下的決策判斷。在主題正式開始前,講者先解釋為何同樣都能變色、噴墨,但不選擇章魚的原因,「養殖章魚必須預防章魚逃脫,照顧上必須更加小心,章魚可以改變體型,導致擬態後很難觀察。」相較於章魚,烏賊的繁育、照顧、外型上,都比章魚更好觀察、研究。

308518 (同學對講座十分滿意,對於淺顯易懂的實驗解說表示十分好理解,又能觀看可愛的小動物/照片由黃冠鈞拍攝)

在一部實驗影片中,展示烏賊可以根據環境不同,對應擬態呈現方式,並且能立刻改變。焦先生解釋,烏賊其實是全色盲,能夠感知周遭並擬態,全都倚賴於亮度變化。擬態的表現形態分成均勻、斑駁、破碎型,根據「高對比」比「低對比」重要,「3D物體」比「2D」物體重要的原則,烏賊將判斷自身所應該變化的顏色、紋路。焦先生與同學分享:「偽裝要做的完美,看得到,但看不出才是關鍵。」隨後便展示多張照片,與學生互動找找烏賊在哪裡。

308520 (講者與同學分享頭足生物的特性、智商,以及他們如何因應險峻的海洋世界所發展的獨特能力照片由黃冠鈞拍攝)

下半部演說中,講述烏賊是否具有數量感,而答案是肯定的。講者利用自己曾做的實驗展示,將兩隻蝦子與一隻蝦子至於不同方格中的實驗,確定烏賊大多時候選擇兩隻蝦子方格。而隨著數量的增加(2 vs 3、4 vs 5)烏賊所花的時間愈久,證明烏賊並非「感數」而是「算數」來判斷多寡,此外另個實驗亦提到,烏賊具有分辨分數的能力。

講座尾聲焦先生送給大家一句結語:「一個東西的價值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於你所處的環境。我們可以藉由烏賊的攝食策略進而探索人類經濟行為的自然法則。」鼓勵同學多元探索,在大學接觸各種不同事物來增加自身視野,並期許未來能找到自我定位的方向。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on "海洋中的靈長類:頭足動物的變色絕技與決策行為"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