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莊國民投稿】
元智大學通識教學部於11月12日邀請毛致新導演蒞臨元智,舉辦《用攝影機說故事——挖掘一個好故事》之演講,為現場學生講解如何以生活為題,使用各項技巧來爬梳影片的深度與廣度。
現今人們隨手上網觀看影片已相當便利,一部好的紀錄影片究竟是如何拍攝的?講座開始,毛致新以各種記錄片舉例說明,過去至現代的影像在本質並無太大的變化,同樣藉由影片傳達某些信息予觀眾。好的紀錄片始於拍攝的目的,你想表達什麼聲音?毛致新用關於拍攝者與一台老機車的自身經歷〈機車747〉短片說明:生活周遭任何的小事,只要你對此很有感覺,而別人可能也有所共鳴,都能成為影像故事的題材。
(毛致新導演講述影像是直接記錄生活的方式之一/照片由莊國民拍攝)
拍影片不一定要專業的相機器材,只要拍攝的角度與構圖適當,手機亦可記錄。他用〈舞蹈女孩〉的自拍短片舉出,女孩借著舞蹈逐步走出家暴陰影的簡短故事,觀眾還可以從一張破爛不堪的書桌、及房間設施簡陋的空間元素推測女孩家境的窮困狀況。女孩有心理陰影無法和眾人一起跳街舞或互動,但觀眾知道她能獨自在房間跳出開心放鬆的舞步;最後她仍打開房門與媽媽和阿嫲對話,以及門外的微光照入室內,簡單地表達她與外界的連接互動的手法。簡單的方式也可以增加影片深度。
(人類史上一部記錄片是1895年的〈火車進站〉/照片由莊國民拍攝)
毛致新憑著〈自閉小男孩〉的記錄影片向現場學生解釋,凸顯紀錄片特色的關鍵在於導演與角色之間的關係,導演對主角不管是個人或群體要有一定的暸解,這會影響拍攝鏡頭的運用;不願與外人交流的自閉小孩則和導演說很多的內心話。導演也清楚小孩的「禁忌」在不適宜的鏡頭會採用局部特寫的部分;相對的特寫方式同時亦可凸顯小孩在不同心理狀態所表現的焦慮與反應。
毛致新有感而發分享他曾受紀錄片的啟發,開始理解身邊發生的各種事物現象。紀錄片是可以向大眾傳達某些「聲音」,以引起社會對某些議題的關注及暸解,促進大眾更深一層去理解我們所處的社會。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on "記錄生活的日常「導演」與「製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