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莊國民投稿】
你曾經許下一個改變自己的承諾嗎?這部由史蒂芬·史匹柏執導的《戰馬》(2011)講述一匹馬,如何經由農場到戰場跑繞了一個看盡人性的善美與醜惡的非凡歷程,最終回到自己的歸屬。該片曾獲得第84屆奧斯卡金像獎6項提名。
(電影海報“War Horse”譯:《戰馬》/圖片取自電影神搜網站)
農村男孩艾伯特(Albert)在牧場見證小馬的誕生,至小馬茁壯成長,被人拉去拍賣。艾伯特的父親相中這匹小馬,不惜得罪莊主並以高價將其買回家。妻子知曉詳情,怒斥丈夫的衝動,艾伯特則為牠的到來深感興奮,請求母親將小馬留下,也承諾自己會訓練小馬拉犁墾田。母親允許,艾伯特耐心地教導小馬,為牠命名為喬伊(Joey)。不久,莊主登門討債,還不了債的父親則誇下海口,揚言會開墾屋外的石頭地來種植,以此還債。然而,最終卻是艾伯特為衝動易怒的父親贖下這海口的「承諾」;艾伯特似乎也繼承父親這份執著的個性。母親告訴他,父親曾是皇家義勇軍陸軍中士,曾參與海外大戰而榮獲兩枚勳章,但父親從不以此為榮。此時的艾伯特不明其中的意涵,他從母親獲得象徵榮耀的旗幟時,定下了:「我沒偷他的(榮耀),我會找一天還給他」的承諾。他成功馴服喬伊戴上拉犁套,正確指引喬伊往前走,只怨石地太硬,犁無法墾入土裡。當大家都認為沒希望時,正巧天下起雨,雨水滲軟透土,艾伯特意識到這場雨是轉機,告訴喬伊:「往前拉!」,喬伊果然拉犁豁開土地,這是艾伯特實現當初對父母親馴服喬伊來墾田的諾言。
艾伯特一家後來卻迎來「成於雨,敗也雨」的結局,千辛萬苦開墾出土地、種植的農作物全都毀於暴雨。為了抵債,父親將喬伊賣給一位軍官,艾伯特只能將旗幟送給喬伊,並承諾:「不管你在哪,我都會找到你」。喬伊的主人換為軍官詹姆斯(James),從農耕馬蛻變為戰馬,牠爭氣地為軍官奪得模擬進攻的頭籌。至真實的戰場上,軍官所在軍團以騎軍衝刺來突襲德軍,而德軍則以匿藏於森林的機槍,掃射不少人與馬生命。導演將人馬衝刺的畫面對比僅有戰馬跨越機槍防線的鏡頭,含蓄地敘述:士兵全陣亡的信息。然而,鏡頭卻在英軍指揮官下馬受降後,轉而擴展至人逝馬亡的震撼畫面,極具畫面張力地表達出戰爭的殘酷與無情。
詹姆斯成為馬下冤魂,喬伊與和一匹黑馬僥倖活下來。牠們被一位德軍男孩岡瑟(Gunther)收容為救護車馬。岡瑟因不忍心看見年僅14歲的弟弟獨自趕赴戰場,騎著黑馬帶著喬伊,拉走了弟弟當逃兵。然而,他們沒被運氣眷顧長久,德軍尋獲他們並在風車風翼的遮蔽下,喪失了年輕的生命。喬伊和黑馬留在風車裡,面容清秀的法國女孩艾米莉(Emilie)找獲,與爺爺收養了牠們倆。爺爺害怕艾米莉摔傷,不同意她騎馬,至到她生日當天,爺爺才終於允許艾米莉騎上了馬。德軍始終抓獲這兩匹馬,喬伊再次落到德軍的手裡,淪為拉大炮的苦力。喬伊為了不讓負傷的黑馬夥伴受苦,主動請纓拉著笨重的打炮至山坡邊。當喬伊和眾馬完成任務後,電影給予喬伊回頭看大炮轟炸前的眼神特寫,仿佛是想著:為何人類要我們辛苦拉這些重鐵去轟炸自己的同類?
同伴黑馬最終倒下,德軍也急忙地撤退。喬伊被一架坦克逼近絕路,乘著坦克往下沉之際,奔跳脫出來,奔逃於戰火之間。此時,喬伊彷彿成為艾米莉爺爺口中的「勇敢的信鴿」,飛逃於充滿戰火的戰場,為活命只能一直拼命往前奔跑。喬伊卻被鐵絲網鉤纏,無法動彈,躺在兩軍對峙的交火戰爭之中。英德兩軍都發現喬伊,一位英國士兵舉著白旗越過壕溝,想幫助喬伊時,後面卻出現一位德國士兵手拿著鉗子來相助。這段戲是平凡卻不失精彩,原本的敵人為救助一匹馬,暫時擱置各自的對敵意識,閒聊甚歡,甚至可以和平地以拋硬幣的和諧方式,決定馬的歸屬權。若各國的領導人,也像戲中的兩位士兵那般,簡單且保有和平地處理矛盾,也許戰爭不會發生。
英國士兵取得喬伊的歸屬權,正好受毒氣彈而雙眼暫失明的艾伯特也在營中,吹起喬伊熟悉的口哨聲。他們倆終於相見了,艾伯特實踐了最初離別喬伊時做下尋找牠的承諾。承諾是貫穿電影的關鍵。喬伊後來被艾米莉的爺爺競購所得,艾伯特從爺爺手中拿回「榮耀的旗幟」和喬伊後,回到家再次實踐要將「榮耀」還給父親的承諾。「承諾」是貫穿電影的重要信息,喬伊歷經輾轉於各不同國籍、社會階級、性別、年齡的人之際,彷彿都圍繞一個「承諾」,如艾伯特對雙親和喬伊、英軍將領對艾伯特戰後歸還的承諾、德國男孩對父母親帶弟弟回家的承諾、法國爺爺對孫女騎馬的承諾。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on "戰馬與和平——《戰馬》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