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黃科叡報導】
一架失事的飛機放逐了一群純真孩子,這謂是場人性實驗。《蒼蠅王》之所以成為屹立不搖的經典,原因在於他並不受限於任何場所事件,通篇故事單純以人性來探討人的道德底線。在當今社會,我們從小接受教育,中國有《論語》,西方有《聖經》,理念各異其趣但萬變不離其宗,皆具備教化、規範的效果。受過教育的大朋友和涉世未深的小朋友,同時處在無法律規範的孤島上,會發生甚麼事呢?引人好奇的問題也正是其稱為經典的原因之一。然而禮樂教化會隨著記憶而忘卻,為了生存,人類還會有自覺為人的道德感嗎? 如果主角是一群大人,在沒有工具的環境下,他們能全數安然得救嗎?又或許我們平日所生存的人類社會,單純是一層稱為「社會」的同溫層罷了?面對廣大、未知的世界,甚麼才是我們該保持的態度呢?
故事圍繞著拉爾夫和傑克兩大領袖展開,拉爾夫扮演著人類的「理智」,崇尚理性思考,考慮全盤大局,關注火源,希望能所有人一起離開孤島;傑克則扮演人類的「野性」,與拉爾夫不同,傑克崇尚把握當下,以最適合孤島的方式過生活。以我們的角度來看,殺豬打獵難免血腥,但及時行樂,專注當下的每分每秒,又何嘗不是一種美的生活方式呢?
(蒼蠅王劇照/照片取自痞客邦)
生活中充滿政治,孩子的世界也是如此,分家分國分派系,有了派系就有鬥爭。在孤島上唯一的權威是一顆潔白的海螺,誰手中拿著海螺就有發言權利。孩子們分成追隨拉爾夫,崇尚理性,渴望回到穩定社會的「保守派」和享受生活,體驗生命,不向挫折屈服的「創新派」以及擁有冷靜頭腦,善於思辨,卻特立獨行的少數人,其以西蒙為主。
在島上,恐懼是最大的敵人,誰能戰勝恐懼,誰就有能力活到最後。對於環境的不瞭解,以傑克為首的孩子們勇於跨出第一步,親自用雙手去探索世界;以拉爾夫為首的孩子,認為守護山頂的煙比外出打獵更重要,因為煙可讓鄰近船隻及時發現島上有人受困。因此拉爾夫一干人等未出外親自認識環境,而是留在附近搭屋紮營。從適應環境的積極度可以發現,拉爾夫渴望大人重天而降拯救大夥離開孤島;傑克則預期最壞打算,決定著手學習在孤島上生活。這也可以參透為何拉爾夫所領導的「保守派」最後只剩一人存活,幾乎全滅。而傑克的「創新派」雖然每天冒著錯過船隻的風險上山打獵,最後全數度過危機,一起獲救。
有人認為《蒼蠅王》所談論的是人性的野蠻與鬥爭天性,我認為不然。《蒼蠅王》所提人性之惡只是眾多個性的一部分,並未著重強調。世界本來就是如此豐富且多元,每一個人都是獨立個體,每一件事都是獨立事件,本來就無須創造對立,捕風捉影,製造是非善惡之說。《蒼蠅王》客觀描寫了世界的許多面向,非常值得我們細讀深思。
(蒼蠅王封面/圖片取自樂天kobo)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on "誰是壞人?《蒼蠅王》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