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域歲月培力工作坊心得分享

【記者林宛萱投稿】

異域歲月培力工作坊於01.14至16,舉行三天兩夜,以龍岡清真寺為中心,利用課程方式帶出桃園的異域文化,再探索龍岡區域的各個角落,之後各組以田野調查的方式記錄,再以簡報的方式呈現各組的成果。

在伊斯蘭家庭中用餐後的合照(在伊斯蘭家庭中用餐後的合照/照片由林宛萱提供)

工作坊之中最為特別的就是在三餐中能夠品嘗到道地的伊斯蘭和眷村美食,更有機會到伊斯蘭家庭用餐,而在用餐之餘,爸爸也和我們分享當他們在做禮拜時,求的是「健康」和「好死」,讓我感受到不同信仰間的生死觀。所謂的好死指的是能夠不受病痛折磨地在夢中死去,或是不過於哀悼離世的親友,相信這一切都是自有安排。

我們也談論到回教徒在外飲食時如何選擇飲食,除了選擇有伊斯蘭認證的餐廳外,也會選擇吃素食。而在用餐快結束時,正巧碰上晚朝的時間,爸爸便立即騎車前往清真寺做禮拜,順便告訴我們禮拜的時間並非固定而是會隨著日出日落而調整的,會以清真寺教堂內的時鐘為準,透過實際的面對面交流,在用餐的輕鬆氛圍下,不僅更加認識彼此,也讓我們彼此的心更加貼近了。

清真寺內的禮拜時間表(清真寺內的禮拜時間表/照片由林宛萱拍攝)

此次最大的收穫莫過於從田野調查「馬祖新村的眷村生活方式」中,我們發現在這塊異鄉領土的異域上,從街上隨機採訪到的爺爺們在這塊土地上重新找到自己的歸屬以及生活,眷村幫助保留了他們的記憶,而我們利用田調的方式蒐集這些故事,讓這些小人物大故事可以被紀錄保存下來,讓這份記憶得以沉澱,最大的發現莫過於我們發現眷村其實不單單只是官兵與眷屬所居住的眷舍這樣的意義而已,而是一份對家園的「眷」戀和那「雋」永的記憶,園區內的舊厝、舊院、古牆和古樹,讓這一切的思念有了個歸屬。

曾經在書本上談論的那些戰爭都是歷史中的一頁,但沒想到還有機會能夠與歷史「對話」,那些都是現在的我無法想像的生活與場面,或許在他們口中清淡的像過眼雲煙,但是背後一定有著我們無法想像的辛酸與血淚,也正是因為透過真正經歷過那些歲月的人,才能在交談之中更加認識到在台灣這片土地上發生的故事,也更加認識與瞭解到不同的文化和信仰,增加自己的國際觀和對異文化的尊重與包容。

在爺爺原先居住的眷村前合影(在爺爺原先居住的眷村前合影/照片由林宛萱提供)眷村傳統美食「米干」(眷村傳統美食「米干」/照片由林宛萱拍攝)

豌豆粉製成的早餐(豌豆粉製成的早餐/照片由林宛萱拍攝)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on "異域歲月培力工作坊心得分享"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