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台灣在現代化的進程中逐漸扁平化,「地方」的消失成為了最大的危機,面對生活、文化和美學在地方的消逝,使得地方的個性與特色不再鮮明活躍,只剩面目模糊的城鄉輪廓。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系希望能重現屬於台灣地方的生活、文化和美學,自2010年開始走入「地方」, 2010年在內壢里成立「桃花工作營」,2016年在基隆市成立「山海工作營」,不是社區營造,不是藝術介入,也不是地方創生,而是走入「地方」,和居民一起生活工作、創作與學習。元智大學藝設系陳冠華主任認為,走入地方是學校教育的根本,是同學們在大學求學過程中,探尋發掘真正深層文化血脈的最重要途徑。
(元智藝設系與地方合作,「山海基隆」與「內壢桃花」成果展開幕。 /照片由藝術中心提供)
元智大學藝設系陳冠華主任表示,十年間地方工作收獲纍纍的豐碩果實,今年夏天終於有機會在「新富町文化市場」完整呈現並分享給更多的社會大眾。新富町文化市場位於萬華三水街,是具有時代意義的歷史空間,2006年被指定為市定古蹟,目前是一座和萬華地方生活文化深刻結合的民間藝術中心。走上新富町文化市場的半樓仔,沿館內階梯而上, 山海小市集的周邊攤位及藍色旗幟,讓人想起基隆太平社區113巷。
(開幕活動,邀請元智大學人社院劉宜君院長致詞。 /照片由藝術中心提供)
進到展場,首先映入眼簾的是,2021年桃花工作營單車職人葉士豪與元智藝設系的學生們在桃園內壢里創作的作品,展場兩邊劃分為藍色及紅色區域:藍色區域是基隆「山海工作營」五年間所完成的活動和計劃,而紅色區域則是元智藝設系十年間舉辦的「桃花工作營」成果。在檢視成果的同時,也是在回顧歷史的發展。
「桃花工作營」始於2010年內壢里林勝傑里長的一封邀請函,每年繁花盛開季節,由國內外藝術家帶領學生在內壢里展開為期一週的創作工作,與當地居民一起學習一起創作,探尋台灣基層民眾文化底蘊,打造地方文化的新樣態。此部份是以文字和圖片記錄的方式展出,包括日本藝術家奧中章人組的「巨大氣球走入內」、聲音藝術家紀柏豪組的「錯置日常共鳴」、藝術家蔡影瀓組的「打開一扇萬花筒」。
(紅色區域為桃花工作營,展現內壢地方文化的新樣態。/照片由藝術中心提供)
除此,也有專注內壢里市場的發想,如工業設計師曾熙凱帶領學生在市場舉辦「重返21」的走秀,肢體劇場創辦人姚尚德老師與同學們一起表演「市場跳,來賓請掌聲」的默劇。另也有從內壢里環境、建築出發的作品,例如聲音藝術家Ken Ueno組在納骨塔的「聲·生」,工業設計師胡本立Ben Hughes組的縫隙展。
「山海工作營」主要表現在尋找繁華的港都沒落和再生的故事。在廢棄的太平國小建立地方創生實驗基地,通過駐地和深度訪談,與居民一起工作、創作,並從庶民的生活中淬煉基隆現代都市美學。之後,開始從空間再生轉入產業創生,試著引入產業創新模式——郵輪經濟、市集經濟和社區經濟,在轉入過程中,有幸和基隆內港的兩家傳統民生產業——超群美術社、江福記餅店進行合作。也在2019年加入了「長照2.0」,擴大了市集的規模。以太平國小為「點」、113巷為「線」、太平社區為「面」,從點、線、面漸進式地進行社區的深度參與和對話,落實本項計畫的地方工作。
(藍色區域為山海工作營,與居民一同創作的過程中發覺基隆現代都市美學。 /照片由藝術中心提供)
本次展覽除了展示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系自2010年創系以來師生共同努力的成果,同時也展現了本校因應「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 簡稱USR計畫)的具體作為,讓大學的功能不僅是學術研究與人才培育,更以專業知識帶動所在地區的繁榮與發展,以「在地連結」與「人才培育」為核心,從在地需求出發,透過文化創生等方式,推動社會創新與社會責任實踐。期待這次展覽能帶給社會大眾對於地方的創新觀點以及不同思維,激勵有志於地方創新發展的人們向前行走的動力。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on "山海基隆·內壢桃花 元智藝設「地方」藝術工作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