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生活多窮也不能窮教育 特萊津囚徒的人文藝術教育

【記者 李金發投稿】

《像自由一樣美麗——猶太人集中營遺存的兒童畫作》是由林達(丁鴻富、李曉琳夫婦合用的筆名)主要以史、詩、畫、編者之鑑賞為材料編成的著作,共分成「關於納粹和位於捷克特萊津的猶太人集中營」、「畫於特萊津集中營的作品集其小作者」二輯,於2007年出第一版,而後2013年則出了第二版。

每個人在了解世界史時,世界第二大戰是不可跳過的課題,尤其有關納粹大屠殺猶太人的事件。不過,世界史大部分的編著如題以「世界」為軸,所以其內容往往因篇幅的限制而僅概括述之,有心人若要了解更多重大事件的細節就得另尋專著來補充世界史之編著的不足,筆者認為《像自由一樣美麗》即是其一最佳的入門讀物。

《像自由一樣美麗》的內容雖具概括性,但從整體與其編書的目的來看,編者篩選的內容不僅脈絡清晰且條理,亦集中敘述特萊津集中營(位於現在的捷克共和國)的各種人事物,例如原本只能容納6千人的特萊津卻關進了約6萬5千個猶太人做集中管理,從這數字上的對比具體可知猶太人在特萊津接下來的日子,將過著一個人口擁擠及物質匱乏的生活環境,甚或能想像特萊津接下來的環境衛生將愈發惡劣,以致患疾病的風險提高。

另外,此書的讀者群廣涉了兒童、青少年、成人,所以其文字比起一般的史書更淺白且易懂。書中第一輯「關於納粹和位於捷克特萊津的猶太人集中營」的內容主要圍繞著特萊津的大背景,為第二輯「畫於特萊津集中營的作品集其小作者」作完整的鋪陳與疏通,使讀者進入鑑賞兒童的詩作時,能深入其境並更能靠近詩畫所蘊含的時空現場,以及同理小作者們當下的心境寫照。

第一輯只佔了全書的三分之一,其內容兼有客觀的史實資料和編者主觀的個人剪裁,並以編書的過程和希特勒的演講為始,敘述了猶太人遭遇的迫害(包括民族分化、人口運輸與管理、「徵收」財產、毒氣室殺害的方式及數量)、良善之人的愛莫能助、納粹如何包裝特萊津為「模範集中營」面對全世界的聚焦等事物為特萊津整體的大背景。至於人物特寫,書中提到的人物類型有政治家、學者、教育家、藝術家等專才,他們創立委員會,並且想盡辦法為特萊津的兒童爭取資源,以及如何監視的死角在兒童宿舍暗中為兒童進行人文藝術的教育,給予他們「自治」的能力,其中影響兒童最大的人是弗利德·迪克-布朗德斯;她是個藝術家,亦是個兒童教育家,第二輯提及的47幅畫作皆與弗利德相關。

事實上,自解救特萊津的猶太人以後,人們分別在閣樓裡和煤炭下發現了4千5百張由弗利德的學生在特萊津創作的畫作,第二輯的47幅畫作僅是編者從中挑選出來的一部分。這些畫作由筆者的淺見來看,特萊津的猶太兒童分別利用了鉛筆、蠟筆、廢紙的剪貼等有限資源,自由拼貼或畫出了他們眼中的特萊津、過去的懷念與悲傷,以及自身的文化信仰,以黯淡或明亮的顏色反映他們內心當下的色彩。尤其加上編者附上另些兒童的詩作,詩畫交融,進一步提高了詩、畫個別體現的情感色彩;可惜的是,這群具藝術天分的兒童,約1萬5千個15歲以下的猶太兒童在特萊津解放以來,只倖存了一百多個。

這令人悲傷即嘆的數字對比,使筆者反觀現今社會的教育,為了趕上社會蓬勃的發展,而對小孩的積極和期待所產生的逼迫與壓抑,更是由悲生哀,另深體會魯迅無聲的吶喊:「救救孩子……」。

不管生活多窮也不能窮教育 特萊津囚徒的人文藝術教育 (1)(林達編著:《像自由一樣美麗——猶太人集中營遺存的兒童畫作》(第二版),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3年出版 / 照片由李金發攝影)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on "不管生活多窮也不能窮教育 特萊津囚徒的人文藝術教育"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