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同志說故事

【記者 傅慧祺報導】

由元智大學通識教學部主辦的「聽同志說故事」講座,於4月12日在元智大學一館舉辦。講者萌萌、小風與Mike藉由演講活動向同學分享身為同志的生命歷程,除了讓同學更了解同志外,藉由自身的故事,了解「同志」並非如同一般社會大眾所想像的簡單。

首先,萌萌以高跟鞋與資訊的發展史作為描述社會性別框架的開端,與同學討論社會符碼的刻板印象是否是具有變動性與時間推移性的產物。如果有,那麼在社會性別與社會期待之下所侷限的框架,是否也能有所變動?萌萌以高跟鞋為例說明,最早使用高跟鞋的並非女性。高跟鞋發明最初的用意,是為了方便男性騎士騎馬時雙腳不易滑動,故而設計有根的鞋子,使騎士的腳便於勾住馬鞍。也就是說,高跟鞋最早是為了騎馬的男性所發明的物品,並非是專為女性所設計的衣飾配件。直到19世紀,高跟鞋才漸漸轉變為女性專屬服飾配件,成為我們今日所認識的模樣。

image001(萌萌於台上分享何謂性別刻板印象/照片由王笙容提供)

因此,社會對於性別符碼的刻板印象,事實上是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有所更改。但在此時,我們還是能隱約的看見,社會在面對性別時,是以二元化的方式在思考與分類性別的存在。這時我們思考到幾個問題,社會難道只有兩性之分嗎?多元性別的可能性是否存在?面對這些問題,Mike表示,青春期的他也曾因此對自己產生困惑,甚至因為自己的性向而對生命感到絕望。直到成長的過程中,他慢慢了解到性別多元的可能性,知道自己並非「異類」,他才能夠漸漸打開自己的心房。並嘗試從周遭的朋友開始表白自己的感受,也讓周遭的朋友能夠藉由他的心路歷程瞭解多元性別者內心的痛苦與掙扎。

隨著多元性別的意識普及程度越來越高,許多多元性別者慢慢能夠鼓起勇氣向社會宣告他們的存在。但是大多數的多元性別者,依舊是躲在暗處,不敢表明自己的真實感受。除了來自社會的輿論壓力,更大的部分是來自多元性別者的家庭內對多元性別的接納程度。小風分享自己向家人出櫃時的情景。當小風終於鼓起勇氣向媽媽坦承他是同志時,小風媽媽一時無法接受這突如其來的事實,以為這是小風的玩笑話。但在小風懇切的說明後,小風媽媽才恍然大悟,原來自己的孩子是一個多元性別者。但小風媽媽並非從此接受這個事實,在爾後的幾個月中不斷詢問他是否真的是同志,甚至曾淚眼婆娑的向小風道歉,認為這一切都是自己的錯,是自己把他生成多元性別者。

小風說:「當下我對媽媽並沒有埋怨,因為我知道他不了解這是自然存在的事情。在我多次的解說後,媽媽終於能漸漸接受我的身分。但我也知道媽媽在我公開性向後,他需要更大的勇氣來面對親友的責難及詢問。我知道我是幸運的,我身邊有許多朋友的父母,在各方面上都不能接受這件事,而這些朋友在生活上也因此遭受許多磨難。這也是我們為什麼希望能夠藉由各項活動,來向大家分享自己的生命經歷。除了讓大家認識以及瞭解同志之外,也能給那些在暗處的朋友踏出去的勇氣。」

後,萌萌、小風與Mike用紙條提問的方式與同學互動,讓同學提出對同志的看法與解答同學對於同志的迷思。並希望在這次的演講中,能讓同學們瞭解到同志與一般人無異,並期許未來能有更多人理解與接納同志,開啟友善的橋梁,使所有人都能活的平等、自在。

image003(講者於台上分享如何讓家人接納自己的不同/照片由王笙容提供)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on "聽同志說故事"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