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多元文化課群聯合校外教學 帶學生深入認識中壢

【文稿由通識教學部提供】

元智大學通識教學部於3月19、26日早上舉行校外教學,帶學生認識分散於中壢市區內的20個古蹟與人文景點,進行「雙溪行旅」。

中壢最早被稱為「澗仔力」,為凱達格蘭族澗仔力社所在。清代開始有大量漢人入墾,其中以客家人居多,地名便改為客式的「澗仔壢」;隨著當地商業逐漸發展,又位於臺北往返新竹的中間點,成為南桃園的中心城鎮,並改稱「中壢」。流經中壢市區的老街溪與新街溪,因分別孕育了中壢老街與新街而得名,今日我們也得以沿著這兩條河流,探訪保存至今的各類文化資產。

通識教學部所設置的全校必選修「在地多元文化」課群,本學期共有「古蹟文化與在地生活」、「城市生活與文化敘事」、「旅遊桃園史」、「島嶼、族群與文化」、「在地文化導覽」五門課六個班級,持續辦理聯合校外教學。授課教師們將日前盤整過的中壢市區20個文化景點分為五大類型,規劃「多元宗教文化」、「生命關懷與環境教育」、「中壢新街城堡」、「在地生活記憶」、「舌尖上的中壢」五條導覽路線,讓修習這五門課的學生們自由挑選主題參與。

無標題 (參加「在地生活記憶」路線的同學於中平路故事館前合影/照片由通識教學部提供)

以「在地生活記憶」路線為例,負責本路線導覽的USR計畫執行長張泓斌,帶領學生參訪臺鐵五號倉庫、中平路故事館、壢小故事森林、壢景町四個人文景點,認識中壢車站旁臺鐵倉庫的演變滄桑,瞭解公務員宿舍蛻變成的中平路故事館小故事,見證壢小故事森林如何隨著中壢國小一起發展,發現中壢警察局旁的壢景町與中壢事件的密切關係。合稱為「中壢三大故事館」的中平路故事館、壢小故事森林、壢景町,都是日治時期的宿舍建築,留下許多庶民故事,在桃園市政府銳意經營下,傳遞出許多在地生活記憶。

無標題 (中平路故事館導覽員為同學們介紹館內的日式建築元素/照片由通識教學部提供)

辦理聯合校外教學非常不易,將六個班級的學生打散並自由報名參與其中一條路線,其實很容易在細節中出問題,然而為了讓學生可以有更多選擇,梁家祺主任與課群教師團隊都很努力持續舉辦,以提高教學效果。「雖然我開設的課程沒有加入聯合校外教學,但幫助其他課程的老師辦理,我覺得很有意義。」張泓斌數次擔任「在地生活記憶」線的帶隊老師,樂在其中,將來也會繼續支援這個活動。

無標題 (壢景町導覽員為同學講解早期警察的生活/照片由通識教學部提供)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on "在地多元文化課群聯合校外教學 帶學生深入認識中壢"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