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式荒謬及半吊子的教育 孩子不愛讀書非孩子的錯

【記者李金發報導】

元智大學通識教學部在學生活動中心一樓的天河書屋主辦「微型課程」,於10月31日(週三)邀請吳曉樂爲元智的學生演講。她以身處第一現場的觀察者和作家現身說法,談及自身、他人生命經驗的同時,講述了親子關係與教育亂象之間的聯繫。

臺式荒謬及半吊子的教育 孩子不愛讀書非孩子的錯 (5)(吳曉樂以身處第一現場的觀察者和作家現身說法/照片由李金發攝影)

「寫作是來自生活的觀察。」由臺中來到元智大學演講的吳曉樂,花了七年完成初作《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她以家庭教師的身份打開一扇又一扇的大門,走進不同的家庭,看見了各家對待孩子不同的態度,並且給予她許多的衝擊和思考。而後透過書寫,她整理並成就了一部爲現今孩子發聲的小說集,出版不久後即改編成劇並上映於公視,更廣泛傳播於臺灣各地。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的播出引來兩極的迴響:大部分的家長以愛的名義到吳曉樂的臉書專頁進行譴責性的批判;大部分國、高中或大學生曾陸續在發表會上和她的臉書專頁表示肯定並分享自身的成長經驗,至於家長只有小部分給予她肯定,讓他們理解爲何孩子上大學後選擇了「在未來會餓死在街頭」的科系或職業。以此,吳曉樂詢問出席本場活動的學生「是否以自己的想法填志願念大學」,現場僅有半數舉手,另一半則沉默於「是」與「否」之間。

臺式荒謬及半吊子的教育 孩子不愛讀書非孩子的錯 (4)(「微型課程」主題『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好精彩,近乎滿座!/照片由李金發攝影)

吳曉樂藉此進一步說明,現今孩子變得不喜歡讀書或對學業、未來感到茫然,不僅是過去經驗的考試體制給予的壓力和剎時產生的讀書目的,在教育過程扮演重要角色的教師和父母,其「半吊子的教育」也影響極大。這種半吊子的教育情況屬臺式荒謬,如學校老師在鼓勵學生要多培養教育體制以外的興趣時,並沒有給予學生牽引或接下來的的思考空間,下一秒即進入討論試卷的題目;父母雖常說愛孩子,常在培養孩子在教育以外的興趣,但在愛的同時,他們卻不曾給過孩子一個能獨處的獨立空間,就算給了物理上的獨立空間也不允許孩子把房門鎖上,因爲怕孩子在房間裡面做「壞壞的事情」,又或培養他們的興趣時,以「打臉」的方式貶低或以「現實考量」、「愛的名義」爲由阻止了孩子前進的熱情及更多未來的可能性。

縱使如今的社會風氣比起張曼娟筆下的時空脈絡來得自由,但「還是要聽我(師長、父母)的話」之意識形態仍充斥於現今的臺灣,促使孩子陷入一種委屈的狀態,而這種委屈的狀態存在壓抑的作用,即若爆發則一發不可收拾。所以,人在成長的過程需要爲自己掙扎,因爲當人達到一個極限或受到動搖時,掙扎是前進不可避免的途徑之一。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on "臺式荒謬及半吊子的教育 孩子不愛讀書非孩子的錯"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