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藝術走進公共場域《白晝如何點亮城市?》

【記者 林郁綺報導】

講師胡朝聖分享於 2018 及 2019 擔任臺北「白晝之夜」藝術總監的策展經驗與心得感想,其策展方法是以文化踏查為基礎,因地制宜為特色,城市行銷為目的,以藝術的介入,擾動城市的動能,並且在城市中塑造獨特的交流共享環境,使藝術走進公共展演空間,融入市民生活。

2002 年創始於法國巴黎的「Nuit Blanche 白晝之夜」,是全球性夜間城市藝術節,根基於「都市創新」及「公共空間設計」兩大核心概念,為市民提供親近藝術及城市的場域,具有「跨夜舉辦」、「免費參加」及「公民參與」三大特色,以橫跨劇場、馬戲、舞蹈、音樂、行為藝術、新媒體藝術等不同領域的藝術作品及演出安排,讓人們自然接觸藝術,藉由穿梭城市空間,打破大眾娛樂與純藝術的界線。

1648308462801 (講師說明 2018 臺北白晝之夜策展主題與核心理念/照片由林郁綺拍攝)

2018 臺北「白晝之夜」以提供不同視角,探討黑夜和白天、內外和上下、傳統和當代、繁華和窳陋、移動和固著等相應關係,藝術家將公共空間私密化、私密空間公共化,把空間解放、解嚴,將城市重新定義。講 師胡朝聖認為中山北路為展演空間,其「顛倒之城」的策劃精神,強調翻轉、顛覆、融混概念,中山北路是臺北各時期政治、經濟、文化的城市縮影,不管從歷史、地理、產業、文化、在地或國際的角度來看,都值得更多的凝視、理解和近身接觸。

講師胡朝聖講述「白晝之夜」中各項裝置藝術的創作理念,如唐唐發結合市場文化與當代藝術的《擺攤》;陶亞倫以光束向宇宙傳遞訊息,將觀者想像延伸於天地間的互動作品《摩斯密碼》;中國藝術家馮嘉城與黃苑倍喚起環境意識,實現將月球摘下送給市民的碩大月亮裝置《月霾》等,更舉出聲音藝術家吳燦政與個性小車 smart 推出《百軌夜行》體驗式裝置合作實例,說明企業參與和回饋社會的重要。

1648308459903(觀看臺北白晝之夜宣傳片/照片由林郁綺拍攝)

在「白晝之夜」的策劃下,臺北打破空間常規化身「大型無牆美術館」,說明非典型空間也能成為藝術展演舞台,透過藝術品與觀眾的近距離接觸,不僅提升公民生活美學與策展理念,也能促使文化政策與都市規劃激發無限可能。在藝設系王弘志與陳怡潔老師主持的藝術與人文講座課中,講師胡朝聖以藝術之名,帶領參與學生探索臺北城市,並重新賦予城市空間嶄新的價值。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on "當藝術走進公共場域《白晝如何點亮城市?》"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